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静宁:乡村建设筑幸福 家门口增收涌热潮

2025-11-04 11:48 来源:中国甘肃网

  深秋时节,寒意渐浓,静宁县八里镇闫庙村的项目建设现场却热火朝天。搅拌水泥的沙沙声、砌筑护坡的敲击声与村民们的谈笑声互相交织,汇成一曲乡村振兴的“施工交响曲”。在这里,和美乡村建设项目不仅重塑着乡村风貌,更成为村民就近就业、稳定增收的新平台。

  “以前这时候早就闲着等冬藏了,现在在家门口就有活干!既赚了钱,又学了手艺,还能看着家乡一天比一天美!”正在铺设渗水砖的村民张富龙抹了把汗,满脸笑容地说道。他身后,数十名村民手持铁锹利落地将水泥铲入模具,大家正分组进行护坡砌筑、地砖铺设和围墙改造。这个由省财政资金与县级配套资金共同支持的和美乡村试点项目,自今年启动以来,已吸纳本村80余名劳动力参与建设。

  据介绍,项目施工坚持“用工本地化”,普通小工日薪200元,技术工日薪最高可达400元。这种“培训+实践”的模式,让不少村民在参与家乡建设中掌握了新技能。

  曾经巷道泥泞、基础设施薄弱的闫庙村,如今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蜕变。项目聚焦基础设施提升与人居环境整治,计划完成巷道硬化1.8万平方米,安装LED太阳能路灯70盏,同时建造防护护坡2800米和景观围墙950米。最让村民期待的村庄“绿色变身”,在13000平方米空地种植经济林果1200株和观赏植物1000余株的栽植工作也将同步有序进行。而这些举措不仅将彻底改变“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窘境,更让闫庙村通过环境提升为后续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不同于传统的劳务输出,静宁县在推进乡村振兴项目中,尤为注重项目建设与农民就业深度融合。如今在静宁,更多和闫庙村一样的村落正在复制推广这一经验,通过项目建设解决村民短期就近就业,建成后形成的优美环境和完善设施,又将为发展乡村旅游、特色种植等产业创造条件。这种“项目建设+本地就业+产业培育”的模式,不仅让村民在项目建设期间持续增收,更通过环境改善培育持久致富的土壤。据初步统计,今年以来,全县已通过各类乡村振兴项目带动4500余名农民实现就近就业,人均增收超万元。

  夕阳西下,闫庙村的建设工地渐渐安静,但村民们讨论家乡变化的热情却还未停歇。搅拌机旁,张富龙和工友们盘算着明天的工序,也憧憬着项目竣工后家园的新貌。眼下,在静宁这片热土上,越来越多和闫庙村一样的村庄,正通过一个个具体项目的实施,让村民在家门口见证变迁、参与建设、共享成果,绘就着属于他们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通讯员 李标 图/文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