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战烽火燃陇原 同仇敌忾筑丰碑——甘肃人民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遭受日机轰炸后的兰州城内景象。

装载苏联援华物资的卡车行进在西北国际交通线上。

1941年在兰州黄河北街头运送苏联援华物资的驼队。

谢觉哉、彭加伦、伍修权与八路军驻甘办事处工作人员及文化界人士合影。

抗战时期甘肃的进步刊物。

1937年,苏联派出空军志愿队来华参加对日作战。

抗战期间,在兰州空战中被击落的日军轰炸机残骸。

卢沟桥(本版图片由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
岁月峥嵘,山河铭记。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人民由此展开了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通电,指出:“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甘肃作为西北抗战大后方核心区和国际通道的重要枢纽,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由中央编译出版社与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联合举办,甘肃省党史纪念馆、兰州市博物馆承办的“甘肃抗日战争革命文献展”于8月15日至10月15日在兰州市博物馆展出。一幅幅珍贵图片再现烽火岁月,一帧帧历史文献彰显不朽精神,警示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激励我们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战略大后方
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中国东部国土的沦陷,西部地区成为抗战的大后方。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地处中国西北抗战大后方核心区的甘肃成为中国抗战兵源、物资的重要补给基地,国际援华物资的输送通道和西迁人员的安置地。
据统计,全民族抗战8年间,甘肃应征入伍的青壮年达41.82万人。除应征兵员外,民众也积极投身抗日支前,先后有1713.8万人次被征用,参与公路和机场的修建,并承担军队给养运输等任务。8年中,甘肃人民每年献纳的军粮都有几十万石,仅在1943年至1945年3年间,就献纳战马11801匹。除此之外,还为前线提供生活用品,以及煤炭、石油等工业用品。陇东抗日根据地模范贯彻执行党在抗战时期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极其复杂的环境中,巩固了陕甘宁边区的西大门,保卫了党中央和边区的安全,成为抗战稳固的后方基地和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试验区。
大后方的统筹和支援,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计划的破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存亡大通道
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日军相继封锁了中国华南与西南的公路、铁路交通运输通道,国外援华物资运输受阻。鉴于西北抗战大后方的稳固,中国和苏联等国联合开通了西北国际通道,成为当时与国际相连的唯一陆上通道,是中国抗战的“生命线”。
该通道从苏联萨雷奥泽克到新疆霍尔果斯,经乌鲁木齐、哈密至甘新交接的星星峡入甘,再经河西走廊到达兰州,继续中转向各抗日前线。全通道总长2925公里,仅甘肃境内长达2000公里。从1937年到1941年,苏联援华物资90%通过西北国际通道运送,为中国抗战前线输送了大量军事装备。其中包括:各型飞机1200多架、坦克82辆、汽车2000多辆、火炮4300多门、机枪14000挺及其他武器装备。苏联及国际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输入,支持中国的抗战从防御逐步转入相持阶段,直至取得抗战胜利。中苏双方还开通了西北航空运输通道,以兰州为枢纽,将西北和西南地区的空中交通连成一片。在兰州设立第四路司令部(兰州空军司令部),统一指挥和协调西北国际航空线的飞行,并设立负责飞机修理的空军第七总站和中国空军训练基地,在苏联帮助下培训了大批中国空军人员。
在苏联的援助和甘肃军民的共同努力下,作为抗战期间国际援华物资的核心通道,西北国际通道为中国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战火燃陇原
抗战期间,甘肃因援华物资运输通道成为日军空袭的重点目标。据统计,整个抗战期间,日机先后71次空袭兰州及武威、靖远、平凉、陇西、天水等地,累计出动飞机1081架次,投弹4090枚,造成1426名平民死伤。共有4746名陇原儿女血洒抗日疆场,中苏飞行员亦有63人在兰州空战中壮烈牺牲。轰炸还间接导致12万余名民众伤亡。空袭炸毁房屋超过2.4万间,全省财产损失按1945年9月全国零售物价指数折算,高达5786.7亿元(法币)。
日军狂轰滥炸,给甘肃人民带来了空前灾难,犯下了罄竹难书的暴行。日军妄图通过轰炸摧毁基础设施、破坏国际通道,并从精神上瓦解后方民众的抗战意志。然而,敌人的暴行非但未能让甘肃人民屈服,反而彻底点燃了全省人民同仇敌忾、抗战到底的顽强斗志,愈加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念。
抗战大动员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极度危机之中,抵御日本侵略者,争取民族独立成为民族共识。
1937年10月,八路军驻甘办事处正式成立,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甘肃的建立。中共甘肃工委的成立及其所属组织的建立,也为甘肃人民的革命斗争带来了新的转机。驻甘八办和甘肃工委建立后,在甘肃国民党统治区的各项工作逐步开展起来。在中国共产党高举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省凝聚起撼天动地的磅礴伟力。陇原军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不仅在前线英勇抗敌,还在后方积极发展工农业生产,保障物资供应。
这些在军事、经济、文化多条战线上展开的全民奋斗,不仅筑就了稳固的西北堡垒,更为前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坚实支撑。陇原儿女以血肉之躯和坚韧脊梁,为抗战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石。
铭记抗战史
黄河岸边的硝烟虽已散去,但历史的印记仍刻骨铭心。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勿忘国耻,砥砺奋进。甘肃在抗日战争时期谱写的壮丽史诗,将激励我们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勇前行!
(执笔人:魏洁庆 诸葛云艺 贵婷婷)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