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兰州

希望之城 勇立潮头写新篇 庆祝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十三周年

2025-08-20 08:41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新区新貌

  新区鸟瞰图

  临港花海美景

  8月20日,全国第五个、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迎来了自己的第13个生日。忆往昔,从荒滩戈壁到产业高地,13年间兰州新区已成为国家级新区发展的前沿样本。看今朝,一座生机勃勃的现代化新城在秦王川傲然矗立,成为镶嵌在西部大地上的璀璨明珠。兰州新区肩负着国家赋予的“极、地、台、区”战略定位与先行先试的神圣使命,以“闯”的精神开新局、以“创”的劲头谋发展、以“干”的作风求实效,在时代的考卷上奋力书写,交出了一份沉甸甸、亮闪闪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希望之城

  托举居民美好生活

  落日余晖下,站在兰州新区栖霞湖广场上,吹着徐徐微风,眺望着湖对面的孵化大厦,看着来来往往散步的人群,每个人都沉浸于这座现代化都市的魅力之中。走进新区小横路社区,一栋栋楼房干净漂亮、道路宽敞整洁、便民设施齐全,居民在小区内健身锻炼,孩子们玩耍嬉戏,一派幸福温馨景象。

  然而,曾经的这里是一片棚户区。站在自家阳台上,达秀英老人不禁陷入沉思。她时常回想起那个环境脏乱差的棚户区,再看看眼前这个经过改造后吸引着无数人的现代化小区,有时会让她有种不真实的感觉。是呀,过去那个棚户区,如今已摇身一变,成了繁华“新天地”,而小横路的变迁只是兰州新区蜕变的一个缩影。

  实施城市更新,为创新发展提供空间载体和动力支撑。获批国家级新区13年来,兰州新区始终把产城融合发展作为重要努力方向,不断完善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市政“五张网”,升级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拓展“城市云脑”服务场景,提升“一网慧治”综合效应。高标准管控城市外立面、天际线、微景观,一体规划建设特色街区,提升建筑设施、街道绿地、标识标牌美学品质,全力打造国际化、现代化、智能化的城市形象。

  在交通方面,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中兰客专、兰张三四线等重大外联工程相继建成,西北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形成。同时,兰州新区还加快提升公共服务功能,教育、医疗等公共基础设施快速补齐。兰州市实验幼儿园、兰炼一小、兰州市十一中、兰州市六十一中等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兰州新区,目前建成中小学、幼儿园超100所,提供学位7.5万个,累计引进优秀教师1363人,让每一个随迁子女“上好学”;甘肃省人民医院分院、省康复医院落户兰州新区,各类医疗机构提供床位2200多张,让越来越多的群众选择“家门口”就医。

  如今,兰州新区倾力打造的宜业、宜居、宜游城市,正在为百姓带来更多的幸福感。

  创新之城

  释放产业增长活力

  从昔日的荒滩戈壁到如今的现代化产业兴城,13年来兰州新区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现出了无穷的城市活力。这种活力不仅体现在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上,更体现在社会的开放包容以及创新的持续推动上。

  8月2日10时,百林科(兰州)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贾新明刚走出实验室,顾不上喝水,又投入会议。他带领团队牵头研发的层析填料项目已突破了3项核心技术,并自主研发出2款替代进口的产品。这背后,是贾新明科研团队白天实验、深夜演算,泡面当正餐,公式写满黑板的艰难攻克。“创新不是闪击战,技术从萌芽到落地,模式从试水到成熟,每一步都需要时间沉淀,拼的是技术,更是定力。”贾新明说。

  精心培育创新生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不断取得突破,兰州新区以高能级创新平台引领高水平创新,激发创新发展活力。近年来,兰州新区深化与在兰科研“新四军”(高校、科研院所、驻兰央企等)协同创新,构建“政产学研金介用”一体化创新生态。同时,新区还迭代升级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行动,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到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体系,聚焦主导产业加快引培一批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创新,是兰州新区城市基因中奔腾的血液,更是驱动城市阔步向前的引擎。这种刻在骨子里的基因,深植于这片土地发展脉络中,推动更多“技术突破”真正转化为“产业动能”,让城市创新生生不息。目前,兰州新区已建成海亮新能源材料研究院、兰石氢能技术中心等产业创新平台183个,产业孵化大厦、中小企业孵化基地等产业孵化平台24个,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达到77家。

  自2012年8月获批国家级新区以来,兰州新区孜孜以求、深化探索,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要素支撑力、企业创新力、成果转化力和政策保障力,以高水平开放激活发展动能,以热情包容的胸怀吸引龙头企业、创新平台和各类人才在这里扎根成长。

  “破”“立”并举

  深化改革激发增长动能

  “破”“立”并举,深化改革是这个年轻的国家级新区最鲜明的发展底色。13年间,兰州新区谋定而后动,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创新驱动势头强劲、新兴产业加速聚集、城乡融合成效显著。在秦王川大地,改革正引领着这座希望新城的快速“城长”。

  走进爱玛兰州新区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施工人员正争分夺秒推进工程进度。作为2024年兰州新区重大招商引资签约项目,爱玛兰州新区产业园的落地建设备受各界瞩目。从初步洽谈至最终签约,仅耗时12天。签约后24小时内,兰州新区便迅速组建了专业服务团队,入驻产业园项目临时指挥部,依据企业进度需求,迅速发布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公告,并提前介入测绘勘界工作,同步启动环评和安评的预审流程,将原本40天的供地周期大幅缩减至21天,实现了从签约到开工的40%提速。

  “新区速度”的背后,是敢为人先的改革攻坚带来的强劲动力。近年来,兰州新区始终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提升区域承载力、竞争力、影响力的“一号工程”,坚持对标标杆、先行先试,探索实施了一批首创性、引领性、特色性改革举措,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工程项目“区域评估”等多项改革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

  不仅如此,新区用好用活改革创新这把“万能钥匙”,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卡点瓶颈,从企业和群众视角出发,推出95条改革举措,打出“十张改革特色牌”,全力打造“新事心办”服务品牌,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走进位于兰州新区化工园区的瑞朴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设备高速运转,工人驾驶叉车往来穿梭,井然有序地装卸新鲜出炉的无卤阻燃剂。作为兰州新区化工产业链上游企业,瑞朴科技生产的无卤阻燃剂广泛应用于工程塑料、橡胶、涂料等多个领域,与区内多家企业形成上下游供应链,构建起企业间供应链协同、产业链协作的融通发展模式。

  打通链路,畅通渠道,深化产业分工与协作,兰州新区在完善产业链、融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做强创新链,加力推动传统产业实现蝶变升级,形成多个特色产业集群。不仅如此,兰州新区还在制度、机制、流程上大胆创新。通过深入实施“链长制”,推行“一链一策”,定期解决产业链发展难题;出台多项支持政策,鼓励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打通产业链堵点。特别是近两年,新区坚定不移抓项目、促投资,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让更多创新业态为城市添动力。

  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13年来,兰州新区的发展不仅是地理空间的巨变,更是发展理念的升华、治理效能的提升和城市气质的蜕变。这座充满无限可能的希望之城,正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奋力书写着新的奇迹。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靖博 文/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