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三农

点土成金!科技小院为黄土地“种”下新希望

2025-08-15 08:19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祁玉洁

  时下,走进积石山县安家集镇安家湾村,马铃薯田里绿浪翻涌。作为该县的农业支柱,马铃薯年种植面积达6万亩,鲜薯总产12万吨,年产值近2.6亿元。

  安家集镇东南部冷凉的气候、充足的光照与显著的昼夜温差,为马铃薯提供了绝佳的生长环境。然而产业发展隐忧重重:品种单一、种薯退化、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低,导致亩产徘徊在2000公斤。传统种植模式也难以对接市场需求,产业升级步履维艰。

  转机始于2024年。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联合临夏州农科院,在安家湾村设立了“甘肃临夏马铃薯科技小院”。这个以富民合作社为基地的小院,迅速成为汇聚政府、行业、企业、高校四方力量的枢纽。

  甘肃农业大学副校长、省马铃薯产业首席专家司怀军道出了其使命:“就是要打破横在科研与田地之间的那堵墙,让成果的‘最后一公里’畅通无阻。”

  科技小院立下“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的服务准则。2025年春季起,甘肃农业大学张宁教授团队频繁往返于校园和田野,围绕土壤肥力、纳米肥使用、微生物菌剂调配等内容开展培训。团队研究生变身“常住村民”,驻村超90天,在试验田里试种新品、测试新肥,随时为种植户排忧解难。

  科技良种先行——“甘农薯19号”“临薯18号”“陇薯10号”等优新品种在小院引育推广。在临夏州首座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繁育玻璃温室内,12张智能苗床构建起475平方米的“绿色工厂”,孕育着30万粒脱毒原原种,足以支撑1000亩商品薯生产,使亩产较脱毒前提升25%以上。

  “专家把‘诀窍’送到手边,教我们科学施肥防病害。”金川集团驻村第一书记王兴全望着长势喜人的薯田说,“产量品质眼见着提升,大伙儿心里有底了。”

  在邻近的寨子沟乡尕马家村,另一座“甘肃积石山农业生物技术科技小院”在此落地,小院依托青峰中药材合作社,聚焦黄芪、当归等道地药材种植。

  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马琦、专业教师董妙音副教授等带领研究生深入药田,量身定制适应当地气候的中药材种植方案。团队用行动回应药农痛点——黄芪种质退化?引入科学提纯复壮技术;黄芪连作障碍?试验筛选专用菌肥;当归早抽薹难题?精心培育抗早抽薹优良种质。

  科技小院的技术指导和帮扶让青峰药业负责人董赛力木尝到了甜头。首次在积石山地区采用当归种子定量播种技术,出苗率达85%以上,在保证育苗量的同时种子用量减少了将近一半。董赛力木赞叹:“这套组合拳的效果令人惊喜!”

  目前,该科技小院已完成9600株当归苗抗抽薹筛选。尕马家村的黄芪田里,褐色籽荚饱满垂坠,当归苗株整齐健壮,药材产量与品质显著提升。

  从种质提纯到田间管理,科技小院正推动传统粗放的药材种植向“规范化”“高效化”转型。昔日贫瘠的黄土塬,药香氤氲,每一株黄芪、当归,都成为乡亲们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从安家湾村马铃薯田里的“金疙瘩”,到尕马家村黄芪荚中的“致富籽”,科技小院以科技之犁深耕希望。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