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产业兴旺 乡村振兴绘“丰”景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要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扶上马送一程。”……
2021年,党中央决定设立5年过渡期,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4年多来,瓜州县移民乡村发生了许多令人振奋的新变化,脱贫乡村、脱贫群众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在持续的正向激励中,广袤的瓜州大地上演着乡村振兴的新故事。
乡村全面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近年来,瓜州县立足“农业优先型”发展定位,坚持把产业作为增强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的关键,积极整合地域优质资源,多点发力、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致富增收渠道,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断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孟秋时节,走进瓜州县广至藏族乡现代农业示范园,日光温室鳞次栉比,棚内蜜瓜长势喜人,清甜的瓜香混着泥土的芬芳漫溢开来,工人们正忙着绕蔓、打芽,加强膨大期田间管理,现代农业的蓬勃生机在初秋的光影里愈发鲜活。

“今年,我们采用的是‘育苗定植’的形式,亩保苗率相对来说提高了不少,估计亩产能达到2200公斤左右,亩增产2000块钱左右。”瓜州县广至藏族乡特聘技术员李能斌说。
“我们合作社有大棚750亩,4月中旬移栽了第一批小蜜25号,成熟后主要销往广州、上海、浙江等地。”瓜州县露丰农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王宗山说。
瓜州县广至藏族乡是2008年为集中安置九甸峡库区移民新建的农业综合开发乡镇。近几年,该乡通过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整合资金扶持合作社,构建起集种苗培育、规模种植、冷链储运、品牌营销于一体的蜜瓜全产业链。昔日荒寂的戈壁滩上,如今2475亩大棚熠熠生辉,种植的“流星雨”“金香玉”等优特西甜瓜,已然成为瓜州蜜瓜产业中崭露头角的特色品牌。
“基本实现了‘村均百座集体棚、户均一座致富棚、人均三亩高效田’的目标,全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从建乡之初的827元增加到15386元,增加了18.6倍。”瓜州县广至藏族乡党委副书记李宏亮说。
立秋过后,瓜州县12.6万亩枸杞已接近采摘尾声。双塔镇古城村种植户陈显才的枸杞地里,红艳艳的枸杞鲜果压弯了枝头,工人们穿梭在田间,忙碌地进行采摘收尾作业。
“今年枸杞鲜果收购价格是16元/斤,在去年的基础上涨了6元。我们可以直接把鲜果拉到当地的加工厂,节省了晾晒工序的同时,收购价格还非常可观。”瓜州县双塔镇古城村枸杞种植户陈显才说。

瓜州县双塔镇是2002年依托疏勒河移民开发政策设立的移民乡镇。该镇因地制宜发展枸杞产业,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全镇枸杞种植面积稳定在3.8万亩以上,形成了种植、生产、销售产业化链条,枸杞产业已成为该镇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双塔镇秉持全产业链发展思维,成功招引宁夏郝氏粒道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争取资金1863万元,撬动企业投资4247万元,建成双塔镇枸杞仓储冷链物流中心和锁鲜枸杞精深加工厂,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向村集体年分红103万元。同时,通过订单收购、提供就业岗位等形式,有效带动群众户均增收1.2万元以上。”瓜州县双塔镇人大主席任建强说。
蜜瓜、枸杞产业的蓬勃发展,是瓜州县深耕产业培育、聚力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近年来,瓜州县立足县域资源优势,以基地兴产业,以产业带基地,全力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持续发展壮大绿色枸杞、高端蜜瓜、优质机采棉、生态牛羊、高产水果西红柿和毛辣椒等特色产业,聚力打造五个特色产业小镇,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面积达67.55万亩,棉花25万亩、设施农业1.6万亩、蜜瓜9.38万亩、枸杞12.6万亩、牛羊饲养量150万头只,招引农业产业项目19个,培育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130家、家庭农场107家,“三品一标”认证面积达42万亩,特色产业基础更加稳固,体系更加完善。
通讯员 张鹏 张晓彤
- 2025-08-13瓜州:以果为媒兴产业 乡村振兴有奔头
- 2025-08-13泾川:千亩葱田变“富田” 产业链舞动振兴曲
- 2025-08-13华亭:大棚甜瓜喜丰收 村民致富甜心头
- 2025-08-13临泽:葡萄铺就幸福途 乡村振兴谱新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