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让中医药文化焕发时代光彩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何 强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璀璨瑰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甘肃是中医药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全国中药材的主产区。当前,我们要抢抓中医药发展新机遇,积极构建中医药文化“活态传承”新体系,让千年药香历久弥新。
在岷县当归种植基地,药农李大爷正手把手教孙子辨识药材:“当归头止血,当归身补血,当归尾破血。”这朴素的语言道出了中医药文化的精髓——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传承与创新的结合。
守正,是中医药传承的根基。《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典籍凝聚着先人智慧,针灸、推拿、方剂等技艺承载着文化基因。近年来,中医药典籍数字化、传统诊疗技术申遗等举措,正是对文化根脉的坚守。
创新是最好的传承,更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不竭动力。从青蒿素的现代提取到AI辅助中医诊断,从颗粒剂型改革到国际循证研究,创新让中华民族的古老智慧与现代科技碰撞出火花。屠呦呦团队从葛洪《肘后备急方》中获得灵感,正是“老药新用”的典范。
近年来,定西市以加力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样板区为契机,大力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实施“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程,编写乡土教材,开设实践课程,让孩子们在挖药、制药中理解感受中医药国粹。推行“非遗+研学”模式,在陇西药圃园,游客可以参与从种植到炮制中药的全过程,将静态展示变为沉浸式体验。创建“数字药工”平台,运用3D建模技术还原传统炮制工艺,让古老技艺“看得见、摸得着”。同时,开发“有温度”“有故事”的中药材产品,让药农在增收中自觉成为文化传承者。
当下,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正迎来“天时地利人和”,国家政策支持力度空前,“中医热”在全球方兴未艾,全民健康观念逐步转向预防为主。唯有坚持“传承+创新”双轮驱动,既做精古籍研究、师承教育等“慢功夫”,又用好大数据、生物技术等“新工具”,才能让中医药真正融入现代生活。
站在陇中黄土高原极目远眺,连片的中药材基地如同大地的指纹。在这里,每株药材都承载着文明的记忆,每缕药香都诉说着创新的故事。传统文化唯有经受时代淬炼,方能焕发恒久光芒。只有发掘中医药文化的当代价值,让千年智慧活在当下、服务当代,才能让这门古老学问在新时代绽放光彩,成为守护人类健康的重要力量。
- 2025-08-14残疾人将受益!事关脑机接口,七部门发文
- 2025-08-14甘肃定西:挑上“金扁担” 种出好药材
- 2025-08-13陇拍客丨张掖森林消防:高空练就“飞檐走壁”真功夫
- 2025-08-13陇拍客丨临泽:独立共享储能电站加紧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