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争分夺秒!打通榆中灾区“生命线” 中国安能集团组织专业力量抢险救援纪实

2025-08-13 08:51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疏通道路

  8月的榆中县,本应是山川葱郁、宁静祥和。然而,8月7日,连续强降雨打破了这份安宁,引发的山洪灾害如猛兽般肆虐,给这片土地带来重创。多地基础设施严重受损,道路被冲毁,村庄与外界失联,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援行动紧急展开。

  紧急响应 星夜集结奔赴灾区

  灾情就是命令,应急管理部迅速下达统一调度指令。中国安能集团闻令而动,第一时间启动高效响应机制。中国安能集团第三工程局安全总监林振奎介绍说,短短时间内,从北京、四川成都、江西南昌、甘肃玉门、宁夏中卫等地,工程、水文、地质等领域的230余名技术专家和抢险骨干紧急集合,奔赴抢险一线。

  与此同时,90台(套)重型救援装备也紧急装车,一路疾驰。重型挖掘机、装载机,这些钢铁巨兽将成为打通道路的关键力量;多功能抽水车随时准备应对内涝积水;侦测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仪能精准侦测灾情,为救援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生命探测仪则承载着寻找生命迹象的希望。林振奎介绍说,8月9日凌晨6时许,天色未明,中国安能先遣侦测组率先徒步踏入受灾核心区域。

  全力抢通 打通“生命线”刻不容缓

  榆中县通往马坡乡的S104省道,是救援的关键“生命线”。然而,关键路段路基被大面积掏空损毁,原本便捷的通道中断,大型救援车辆无法通行。救援队伍没有丝毫犹豫,迅速投入到紧张的道路抢通和河道疏浚任务中。

  中国安能集团第三工程局成都基地专业二中队中队长赵显波介绍说,当时现场作业面狭窄得连大型机械转身都困难,路基受损严重,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二次坍塌。从8日下午开始,挖掘机就开启了“换人不停机”的24小时作业模式。多台挖掘机协同作战,有的在河道中清理障碍物,将被洪水冲倒的树木、巨石等一一清除;有的将砂石料精准回填至受损路基。

  9日,救援队伍迎来了新的挑战与突破。在兴隆山风景区附近严重水毁路段,近200米路基被山洪掏空,仅剩下狭窄且危险的路面。中国安能救援力量采用科学高效的战术,一部分设备在前方快速突进,同步挖掘、清理、加固。截至当日17时,累计完成河道疏浚500米,抢修路段推进3公里。

  10日,抢险队伍集中所有优势装备力量,采用“束水归槽,筑基固坡”的战术战法。多台挖掘机高效清理路面淤积物及边坡塌方体,救援队伍争分夺秒利用钢波纹管涵搭设桥梁。

  林振奎介绍说,当日中午时分,现场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省道S104线榆中至马坡乡河道路段成功抢通!救援人员没有丝毫懈怠,继续奋战。下午1时许,中断的S104省道榆中县城至马坡乡主干道全线贯通,为后续救援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

  深入搜救 不放过任何希望

  道路抢通后,救援工作重心迅速转向失联人员搜救。8月11日一大早,晨曦微露,中国安能专业搜救队伍携50余台大型救援装备,浩浩荡荡深入重灾区马莲滩、新窑湾、元古堆、旧庄沟等村庄。

  搜救现场,无人机在高空盘旋,将灾区全貌尽收眼底;三维激光扫描仪快速扫描,为救援提供精准坐标。地面上,挖掘机、装载机等重型工程机械有序作业,清理废墟、开辟通道,为救援人员深入搜索创造条件。

  救援人员按照从上游到下游的顺序,展开拉网式排查。针对现场河道水流变化情况,救援队伍巧妙地引导水流,降低次生灾害风险,为抢险救援工作高效有序开展提供坚实保障。

  8月12日,兴隆山脚下的河道内水流湍急,中国安能集团的多台挖掘机正轰鸣作业。十几名消防战士手持探测仪在河道内仔细搜寻,不放过任何一丝可能存在的生命痕迹。中国安能集团第三工程局成都基地救援员刘羽介绍说:“在抢险救援中,我们党员突击队员当先锋、打头阵,充分发扬水电铁军精神。在接下来的抢险救灾中,我们将持续发扬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与其他救援力量协同作战,早日让老百姓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

  目前,中国安能在榆中山洪灾区的抢险救援工作仍在争分夺秒推进。中国安能的钢铁洪流在打通的“生命线”上将持续发力,将继续与消防、医疗等多方力量并肩作战,在打通的“生命线”上持续输送物资、搜寻生命、加固设施。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马添翼 赵万山 王程君 赵丽君 见习记者 王文嘉 吴雪皎 文\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