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人物

用担当写下“守家承诺” 马坡乡旧庄沟村党支部副书记王栋危急关头救下五口人

2025-08-12 09:03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王栋

  “王书记,我家那两头大花牛咋样了?记得牵进圈里,除了添草,再给喂一铁锨苞谷啊……”连日来,榆中县马坡乡旧庄沟村党支部副书记王栋的手机里,总收到来自兰州安置点村民的牵挂。山洪过后,全村175名受灾群众已安全转移,而照料村民们视若珍宝的牛羊鸡犬,成了王栋等8名留守乡亲的重任。“有我在‘家’,乡亲们尽管放心!”王栋把每句嘱咐都记在本子上,逐个落实——这承诺,是他对受灾乡亲们最好的安慰。

  暴雨夜的“生命冲锋”:

  他和妻子砸门救人

  8月7日晚8时,旧庄沟村的山沟里飘起细雨。37岁的王栋带着村干部巡查隐患点时,还念叨着“村子暂时安全”。可不到一个小时,雨势骤变,豆大的雨点砸在地上噼啪作响,夜色里的山风裹挟着水汽,透着不祥的寒意。“天气不对劲,马上通知撤离!”王栋的声音陡然绷紧,他瞬间抓起手机,在村微信群里连发撤离通知,可他太清楚,村里不少老人压根不看微信。

  “抓紧分头去河道沿线和隐患点!”“老张,立刻喊村民转移!”王栋边跑边给社长打电话,声音在雨幕里炸开,每个字都带着不容迟疑的果断。“我也去!不然来不及!”妻子的声音紧随其后,她抓起雨衣就跟了上来。王栋跳上自己的私家车,在村道上来回穿梭,鸣笛声刺破雨幕,他希望能引起乡亲们的注意。

  看到紧锁的大门,王栋和妻子、村支书跳下车就去砸门。“快!往高处转移!”每扇门后的呼喊都带着火烧眉毛的急切。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王栋俯身就背;碰到吓慌了的孩子,他妻子伸手就抱。“要不是王书记,我们这百十来号人可能就被淹了!”村民王建元至今心有余悸——那晚王栋刚把他领到高处,院子里就涌进了洪水,“再晚一步都不敢想”。

  几趟往返,大部分村民已撤到安全地带,可洪水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暴涨。突然,王栋瞥见山坡下一户人家还亮着灯,屋里的人恐怕是压根没察觉到死神正逼近。他猛踩油门,私家车“哐当”一声怼到门口。砸开门才发现,屋里还有五口人没动。“快撤!快撤!”王栋的眼睛早被雨水和汗水糊住,声音都带着哭腔。

  刚领着5人冲出屋,就见洪水裹挟着石头、树干从山上奔涌而下,瞬间堵死了大门,他的车也被浊浪吞没。“往后门走!”王栋嘶吼着转向另一侧。后门连着一座高台,可雨天的山坡泥泞湿滑,每爬一步都像在跟死神拔河。“老人孩子先上!”王栋和妻子还有村支书手挽手搭成“人桥”,连拉带拽把5人送上去。当他最后一脚蹬上高台时,身后的村庄已被洪水撕开了口子,浊浪翻滚着吞噬了低矮的房屋……

  自家变“哨所”:

  他在洪水里搭起指挥台

  8月8日早9时,雨还没歇脚。王栋抹了把脸,又带着乡亲们投入转移。此时,前来支援的干部急需一个临时指挥部,可村里的路已成了洪道,王栋被困在山的另一边。“用我家!”他在电话里喊,“我家地势高,能当指挥部!”

  赶回自家时,房屋虽没被淹,却也积了半尺泥。王栋和妻子顾不上擦把汗,先把屋里的杂物清理到院外,扫净地面、摆好桌椅,又将家里的矿泉水、方便面码得整整齐齐,连储藏的大米、蔬菜、肉都拎了出来。“家里事再大是小事,救灾事再小是大事。”妻子一边生火做饭一边说,“让救援的同志能吃口热的,才有劲干活。”

  这间临时指挥部里,王栋成了“调度员”。眼看道路中断,车辆进不来,他琢磨着“摩托车、电动三轮车灵活”,立马动员8名村民组成“物资转运队”,确保食品、水第一时间送到安置点。“一社、二社175人都到兰州了,其他社安全。”他每天数遍核对数据,嗓子哑得说不出话。

  村干部们看他连轴转了两天两夜,两次累得晕倒,都劝他歇会儿。“乡亲们把家托付给咱,歇不得。”王栋喝口热水又站起来,他心里装着的是175名村民的牵挂,是全村的家畜家禽,更是一个党员对家园的守望。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马添翼 于永昭 张鹏伟 首席记者 苏晓 文/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