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华亭:红牛产业奋蹄疾驰 乡村振兴“畜”势勃发

2025-08-05 16:34 来源:中国甘肃网

  今年以来,华亭市坚持把平凉红牛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富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以链长制为抓手,聚焦重点、抢抓开局、细化举措、强化调度,大力实施“万千百十”行动,平凉红牛产业呈现出规模扩张、总量增长、链条完善、质量提高、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

  上半年全市牛饲养量达到9.24万头,出栏2.96万头,同比增长18.7%,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1.8亿元。

  政策活水浇灌产业沃土

  在河西镇金融服务中心,养殖大户李建军刚签下50万元“红牛活体抵押贷款”。

  “有了这笔钱,建新牛棚、扩大养殖规模,信心和底气也更足了。”拿到贷款合同,他非常感慨。

  华亭市坚持政策引领、金融助力,完善政策扶持机制,制定出台良种繁育、重点养牛村基础设施提升、冻配改良、优质饲料、市级平凉红牛产业强镇(重点村、示范场)等系列产业扶持政策,列支资金1705万元用于平凉红牛产业发展,累计向2317户养殖户落实奖补资金331万元。

  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推广红牛活体抵押贷款等特色金融产品,累计为1386个养殖场和养殖大户发放贷款6930万元,落实肉牛保险67万元。建立“财政引导、金融支持、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体系,上半年撬动社会资本投入1.2亿元,叠加政策红利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扩群提质锻造硬核实力

  走进山寨乡刘河村,新改造的标准化牛舍令人眼前一亮。“‘四改三换三建’工程让牛也住上‘精装房’,夏天不怕热、冬天再不怕冻,干净又卫生。”养殖户马秀兰感激的说。今年,华亭市坚持“小群体、大规模”发展路径,实施“万千百十”扩群工程,打造万头养牛强镇1个,新培育千头专业养牛示范村3个,巩固提升百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区)38个,新增10头以上养牛户236户,累计达到2444户,全市规模化养殖率达到65%。

  实施以改圈、改槽、改水、改路,换门、换窗、换屋顶,建牛舍、建草料棚、建青贮池为主要内容的“四改三换三建”工程,对2个乡镇5个养牛重点村78户养牛户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盘活闲置养殖场3处,新增养殖面积4200平方米,有效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

  科技引擎激活“牛”基因

  在华亭市市级冻精储备中心实验室里,技术人员正操作精密仪器。“这管冻精藏着红牛产业的未来。”华亭市畜牧兽医局专家介绍说。

  据悉,目前全市建成30个冻配改良点,250头核心育种群筑牢种业根基。在星禾谷公司研发室,新配方的粮饲兼用玉米颗粒泛着金光,750吨科技饲料已走进千家牛栏。

  今年,华亭市持续与平凉红牛研究院合作开展性能测定、遗传育种工作,育种群扩大至250头,建成市级冻精储备中心1处,冻配改良点30个,组建育种企业3家,扩繁企业6家。与兰州大学合作开展饲料原料营养价值评估和配方优化,扶持“星禾谷”公司提升饲料研发水平,组建“平凉红牛科技小院”1处,申报科研项目1个,投放饲料750吨。加强疫病防控,及时处置养殖安全隐患34起,注射各类疫苗5万头(份),群体免疫密度100%,抗体合格率95.7%,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品牌矩阵香飘四方

  “愣娃牛肉嚼劲足,味道香,直播间秒杀五折!”在抖音主播举着熟食包装高声吆喝。随着5家直营店开业、6类休闲食品上市,华亭市平凉红牛品牌家族再添“汭祥源”“麟牛记”“双明”“仁禾”四张新名片。

  今年,华亭市坚持品牌引领战略,在巩固“愣娃”“翔美鼎”2个“甘味”品牌基础上,新培育“汭祥源”“麟牛记”“双明”“仁禾”平凉红牛企业品牌4个,初步形成品牌矩阵。持续拓展销售渠道,开设平凉红牛直营(餐饮店)5家,开发熟食、休闲食品6类,同步在CCTV-17、央视网购物平台、抖音直播、希尔顿酒店、兰洽会等线上线下平台推介,累计销售生熟肉牛78吨,创收810万元,品牌效益显著提升。

  通讯员 张小兵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