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定西

民意诉求,如何不再“兜圈子”——定西安定区“6+1+N”机制的解题尝试

2025-08-05 08:54 来源:中国甘肃网-定西日报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刘书泽

  洒水车高峰路段洒水引发交通堵塞、物业存在停水停电催缴物业费、医护人员态度不好就医体验差……这些散落在城市角落的“烦心事”,曾是基层治理中常见的“痛点”。它们看似琐碎,却直接连着民心。

  如何让这些声音不被淹没,精准直达解决问题的部门,并得到有效回应?安定区的尝试是:创新建立人民民意收集(民生诉求)办理“6+1+N”工作机制,聚力构建“党建引领、共同参与、问计于民、便捷高效”的民意诉求办理新格局,这种“集纳——分拣——督办——反馈”的闭环机制,让百姓的声音能够快速直达决策中心,得到有效解决。

  一张网,把散落在各处的“民生问题”拢到一起

  “过去,民意诉求分散在各个渠道,像‘九龙治水’,容易遗漏,也难形成合力。”安定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冉健健道出了症结。信访、留言板、热线电话、网络舆情……信息入口多,但缺乏整合。

  “6+1+N”机制的“6”,正是整合了区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网信办、信访局、政务服务中心这“六方”原有的诉求收集渠道,确保原有体系运转如常。“1”则是关键创新——由社会工作部牵头,联合数据局搭建的“人民民意收集(民生诉求)数据治理平台”。这个平台如同一个超级“信息枢纽”,不仅接入“六方”数据,还主动抓取微博、抖音等网络平台上的社情民意。

  “平台的核心是智能治理。”冉健健介绍,它运用AI技术,对海量诉求进行自动清洗、归类、分析。数据一网汇聚后,系统能快速识别高频词、集中点和敏感舆情,生成直观的柱状图、饼状图。更关键的是,它能根据预设规则,“一键分派”诉求至对应的住建、人社、乡镇街道等“N”个承办单位。办理时限、进度、结果,甚至因超期或群众不满亮起的“红黑榜”预警,都在指挥大屏上一目了然。

  “比如中川文苑小区的停水问题,一开始是几户业主在业主群抱怨,后来有人打12345,再后来信访局也收到了联名信。”冉健健指着屏幕上的轨迹,“平台抓取到这些信息,自动归为‘物业以停水催缴物业费’类,信息整合完毕立马就推给了住建局。”

  一把尺,从“收到了”到“解决了”的较真

  机制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一桩桩具体问题的解决上。

  在安定区环卫站,副站长张雁军的办公桌上压着一张调整后的作业时间表,早高峰7:00-9:00、晚高峰17:30-19:00,暂停高峰时段洒水喷雾作业。在作业时段,驾驶员全程开启警示音乐,在通过人行道和商业人流密集区时,调低水压、礼让行人。

  “以前总有人说我们‘不顾民生’,其实是两头难。”他拿起一张空气质量监测表,“安定区大气污染防治压力大,洒水降尘是刚需,但群众的难处也不能不管。”

  这“两头难”的破解,靠的是机制里的“较真”。2024年全区23438件民生诉求和2025年第一季度5295件民意汇总上来后,区委督查室和政府督查室没有简单“一交了之”,而是像筛沙子一样,把那些“办了但没办好”“回复了但没解决”的25条诉求重新拎出来,开了场“点对点”的督办会,向住建、公安、市场监管、交运、农业农村等17个承办单位进行交办并适时听取办理进展。

  “洒水车问题就是被‘筛’出来的。”张雁军记得会上的要求:“不光要改时段,还要改方式。”如今洒水车作业时,警示音乐会从头响到尾,过人行道时水压会调低,遇到老人小孩还会停一停。

  这种“较真”也走到了医院里。市二院曾因“医护态度生硬”被多次投诉,在机制推动下,卫健局给医院立下了规矩:将群众投诉举报、医患矛盾处理纳入医务人员绩效考核,与职务晋升、医德医风考核等有效挂钩,连窗口人员的沟通话术都要培训。

  “我奶奶做眼科手术那两天,护士天天来问‘疼不疼’,比我这当孙女的还上心。”患者家属马佳佳说,她以前听人说“医院脸难看”,这次却感受到不一样的温暖。安定区卫健局副局长王正拿出数据:现在投诉办结率100%,群众满意度94.3%,“不是数字好看,是真有人盯着‘满意’这两个字。”

  一颗心,从“政府干”到“一起办”的温度

  内官镇的垃圾清运车最近跑得勤了。以前村民抱怨“垃圾桶满了三天没人管”,如今镇里接到诉求后,当天就能调度车辆。

  “不仅内官镇,凤翔、巉口、香泉镇群众反映生产生活垃圾处理不及时等问题,都快速高效得到了有效解决。”冉健健说。

  这股子“一起办”的劲儿,在更多地方生根。

  数据显示,针对乡镇群众反映的“硬化路”的问题,交运部门争取到1.9亿元,共谋划新建自然村通硬化路119条325.79公里,涉及19个乡镇139个自然村,现全面动工,已建设完工10条37.956公里;针对2024年度民意诉求中“物业服务投诉范围广、数量大”的问题,住建部门结合整治物业服务履约不到位侵占业主公共收益等问题,明确整治重点,通过入户走访、组织排查等方式,28条突出问题逐条销号。农村自来水入户难、电网老旧,通过“乡镇吹哨、部门报到”机制,部门带着施工队上门,半年就解决了189户人家的喝水问题,改造农村供水管网187.8公里、农村电网240公里,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是起点。安定区的探索表明,“6+1+N”机制的价值,不仅在于高效解决了洒水车时间、垃圾清运、物业纠纷等具体问题,更在于它尝试构建一种系统性、源头性的治理路径——通过技术赋能打破部门壁垒,通过数据驱动实现精准施政,通过闭环管理压实责任链条,让分散的民意诉求汇聚成推动治理改进的清晰路标。

  “未来,安定区计划将‘靶向施策’与‘系统治理’更深结合。这意味着,不仅要快速响应一个个‘点’上的诉求,更要透过数据洞察‘面’上的共性问题,从政策、制度层面寻求‘最优解’,努力将更多群众的‘急难愁盼’,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幸福清单’。”冉健健说。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