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绿洲上的“双拥”答卷——民勤县双拥工作纪实
原标题:写在绿洲上的“双拥”答卷——民勤县双拥工作纪实
今年以来,民勤县扎实解决军人“三后”问题 ,以军民共建、互办实事为载体,按照“围绕发展抓双拥、抓好双拥促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军地双向服务、双向奉献活动,将“双拥模范县”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用真情与行动续写着军民鱼水情深的时代华章。
强基固本:
构建新时代双拥工作新格局
走进民勤县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一幅立体化的工作体系图景格外引人注目。32个双拥领导机构如参天大树的枝干,261个拥军优属服务小组似繁茂的枝叶,共同构筑起党政军“三位一体”的双拥工作生态。
该县始终坚持把双拥工作列为“ 一把手工程 ”,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闭环。一年中,2次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1次党委议军会议、2次军政座谈会议的召开,为部队建设、军人安置等重大问题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在民勤,双拥工作不是某个部门的“独角戏”,而是全县上下共同参与的“大合唱”。各镇(街道)将双拥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建立完善了“月例会、季通报、年考评”的工作机制。这种层层传导压力、级级压实责任的工作模式,确保了双拥工作始终保持着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春风化雨:
奏响国防教育时代强音
夏日清晨,民勤县城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中。公交站台的电子显示屏上,双拥宣传片正在循环播放;主干道两侧,“军人依法优先”的标识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广播里传来国防教育专题节目主持人铿锵有力的声音……
“国防教育要入脑入心,必须在创新上下功夫。”民勤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今年以来,全县各级党政领导40余人次走进军营参加“军事日”活动,6场国防教育专题讲座场场爆满,2000余名学子在军训中锤炼意志。在校园,国防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在社区,双拥宣传与文明创建相得益彰;在乡村,国防知识与普法教育同频共振。
民勤县精心打造的“双拥主题公园”已成为该县的新名片。漫步园中,国防教育展室内参观者络绎不绝,英模事迹长廊前人们驻足瞻仰。据统计,上半年全县发放双拥宣传资料万余份,国防教育覆盖面超过95%,真正实现了“国防教育无处不在,双拥意识深入人心”。
去年9月30日、中国烈士纪念日公祭活动上,民勤县北街小学学生王星语感言道:“我们要永远铭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这种红色基因的传承,在民勤已融入城市血脉。
该县创新荣誉激励机制,为34位荣立三等功、62位“四有”优秀士兵的军属送去喜报,退役军人优待证办理率达99%。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温暖的故事。
情暖兵心:
谱写优抚工作暖心篇章
在民勤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办事大厅,“让数据多跑路,让老兵少跑腿”的服务理念已化为实际行动。
优抚政策的落实处处彰显温度。全县建立了优抚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今年上半年发放各类抚恤补助资金926万余元,义务兵家庭优待金197.13余元;为重点优抚对象开通“一站式”医疗结算绿色通道,发放住院补助10万余元。
军民共建:
绘就融合发展新画卷
走进青山旅游路防沙治沙示范区,驻军官兵与当地群众并肩植树,铁锹挥舞间,汗水滴落在新栽的树苗上,也浇灌着军民情谊的常青树。
今年以来,驻军部队积极参与地方生态文明建设、扶贫帮困等工作,为驻地协调解决价值1.2万元的建设物资,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军民团结如一人”的深刻内涵。
当部队建设遇到困难时,民勤县相关部门干部主动上门“把脉问诊”。这种“部队有呼、地方必应”的良性互动机制,成为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的典范。
走进民勤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的接待室,这里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三不”信访工作机制:不回避矛盾、不积压问题、不激化情绪,确保每一件信访事项都能得到及时妥善处理。翻开工作台账,上半年该接待室共受理信访事项14件,接待来访7人次,提供政策咨询90余人次,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5起。
就业是退役军人的头等大事。该县精心组织39名退役士兵参加武威市级招聘会,成功推荐11人就业;开展技能培训18人,学历提升5人,参训合格率保持100%的优异成绩。“三免一补”政策的严格落实,让退役军人实现了从“最可爱的人”到“最有用的人”的华丽转身。
民勤这片热土上,“军爱民”的情怀温暖着千家万户,“民拥军”的传统代代相传,军民团结的磅礴力量正汇聚成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洪流。展望未来,该县将着力推动双拥工作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民勤县双拥工作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记者孙丽娟)
- 2025-08-01做好“八字”文章 谱写“双拥”新篇——凉州区双拥工作纪实
- 2025-08-01武威古浪县直滩镇椒香漫野长势喜人
- 2025-08-01让“最可爱的人”成为“最幸福的人”——古浪县用心用情谱写新时代双拥工作新篇章
- 2025-07-30【强信心 看发展】石羊河畔风正劲——陇电入浙工程武威±800千伏换流站建设一线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