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快看】高质量发展甘肃行|武威:绿满南山锁风沙
原标题:高质量发展甘肃行|武威:绿满南山锁风沙
编者按: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甘肃省委网信办联合主办,中国网丝路中国频道承办,嘉峪关、酒泉、张掖、金昌、武威市委网信办,兰州新区党群政法和社会工作部,甘肃省互联网发展促进会等单位协办2025年“高质量发展中国行·奋进甘肃”专题活动,7月15日—7月20日,陆续走进嘉峪关、敦煌,张掖、金昌、武威、兰州新区,全方位见证甘肃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奋进之姿、突出成效。
昔日风沙肆虐的荒山秃岭,如今这里织就起一张覆盖万亩的绿色生命之网。

夏日晨光中,武威市凉州区南部山区的层峦叠嶂笼罩着薄雾轻纱。今年春天新栽的云杉与油松舒展着嫩绿枝条,与远处祁连山脉的苍翠轮廓连成一片延绵绿浪。四年前,这里还是被风沙啃噬、水土流失的贫瘠之地。
凉州区地处腾格里沙漠西南缘,98公里风沙线如悬顶之剑,时刻威胁着中部绿洲的生存。作为全国防沙治沙重点县区,这里年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却要承受蒸发量十倍以上的干旱考验。触目惊心的水土流失是这片土地的伤痕,更是巨大的生态威胁。凉州区天梯山林场场长张世兴介绍,今日的盎然生机,源自一场重塑山河的绿色革命。
2022年,“双碳”目标提出带来的历史性机遇,让凉州人找到了破题密钥。碳汇林项目应运而生:在祁连山浅山区实施为期8年的生态工程,计划新增碳汇林7.27万亩。截至2025年7月,3.12万亩碳汇林已在谢河、古城、康宁等乡镇扎根,270多万株山杏、樟子松、云杉等苗木织就绿色屏障。此外,97.65公里的砂石路在群山间蜿蜒伸,10座蓄水池与精准的滴灌网络保障生命之源。

曾经的荒坡沟壑,如今已被嫩绿的新装覆盖。
在这里,植树不仅是政府工程,更成为全民行动。令人动容的“我在南山有棵树”志愿植树活动,更是点燃了全民植绿护绿的热情。来自全国各地5万余人次奉献爱心,1000余万元爱心资金汇聚,30余万株新苗在280余处“同心林”“春晖林”“青年林”中扎根,3600余亩荒山得到绿化。

这绿,不仅锁住了风沙,更孕育着希望。如今,马鹿、狐狸、野兔、野鸡等野生动物种群和数量不断增加。此外,凉州区还积极探索在南部山区种植红松、油桃、油用牡丹等经济林,并发展林下养鸡和中药材种植等经济产业。通过“林—禽(畜)—花—游”观光产业园模式。每年周边等区域近6000人参与项目建设,增加了劳动就业岗位,人均实现劳动收入近1万元。
荒山披绿装,水土得涵养。预计至2029年,凉州区将实现7.27万亩的绿化目标,森林覆盖率可提升近1个百分点,木材储备量可增加20.45万立方米,经济效益年均可达3亿元以上。
一条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浅山区生态修复“凉州路径”已然清晰。昔日贫瘠的南部山区,正蝶变为生机勃勃的“水库、粮库、钱库、碳库”。
- 2025-07-20甘肃:“清凉经济”带动文旅融合发展
- 2025-07-20【文化中国行】“如意甘肃”与“锦绣潇湘”的千里之约
- 2025-07-18傅苦公路兰州水墨丹霞主题服务区8月投运
- 2025-07-15【小陇画报·391期】草湖湿地公园 城市的“天然空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