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破茧成蝶 “微菜园”奏响宜居乡村新乐章

盛夏时节,走进玉门市柳河镇二道沟村集中居住区,随处可见标准化“微菜园”次第铺展,青翠的黄瓜藤蔓攀上新架,鲜红的辣椒点缀绿叶,整齐划一的木质围栏与白墙黛瓦相映成趣,勾勒出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这场由“脏乱差”到“洁净美”的蝶变,正是柳河镇创新基层治理、建设宜居乡村的鲜活实践。
曾经的集中居住区内的绿化区,宛如被时光遗忘的角落。花池里黄土裸露,偶有几株枯萎的残枝歪斜着,早已失去生机,连仅存的叶片也布满灰尘,在风中瑟瑟发抖。建设初期规划的生机勃勃的绿植景观荡然无存,只剩下荒芜破败的景象,无人问津,成为集中居住区一处落寞的伤疤。
“以前绿化区内黄土裸露,残枝斜插,一片荒芜和破败,现在经过村上的规划,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日子过得像画一样。”站在新围起的竹篱笆旁的王婶高兴的说道。
曾经困扰村民的绿化带“顽疾”,在镇村干部的匠心改造中焕发新生。针对集中居住区绿化带长期存在的黄土裸露、植被枯萎等问题,镇村干部主动担当,以“微改造、精提升”为理念,将闲置土地科学划分为标准化菜畦。烈日下,他们化身“绿色使者”,戴着草帽、挽起衣袖,手持铁锹、锄头,挖树坑、栽树苗、培新土、浇清水,动作娴熟而有力,全身心投入到居住区绿化整治工作中。
“在劳作中虽然我们衣衫被汗水湿透、衣服被泥土弄脏、手掌被树枝划破,但我们依然干劲十足。”柳河镇副镇长焦平英说。
经过镇村干部们日夜奋战,历时一个月完成土地平整、围栏安装、灌溉系统改造等工程,让“荒芜地”变身“希望田”。
菜园不大,却很讨喜,村民们松土、施肥、采收,望着自家“琳琅满目”的小菜园,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

69岁的村民闫学明正在小菜园割韭菜、采豇豆,准备午饭菜肴。他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园子里的蔬菜品种多样,基本能保证家里的供应,自产自销,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柳河镇通过“村包片+村民认领”管理模式,每家每户获得8-12平方米的“责任田”,既满足“菜篮子”需求,又规范种植行为。镇农业服务中心定期开展种植培训,驻村工作队创新推出“最美菜园”评选,以“荣誉积分”激发群众自治热情。
村民的话语间洋溢着满满的幸福和满足。言语间夸赞的,是焕然一新的家乡面貌,更是柳河镇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实际举措。
这场“菜园革命”带来的不仅是环境之变,更是干群关系的暖心升华。在菜园改造期里,镇村干部与村民同吃同劳动,解决实际困难10余件,收集民生建议20多条。如今,由党员干部定期巡查维护,村民群众自发参与管理成为新时尚,实现了从“政府主导”到“全民共治”的治理升级。
如今,柳河镇二道沟村的方寸之地正绽放多重效益:人居环境得到改善,村民蔬菜得到自给,周末近郊游持续升温,“菜园经济”带动农旅融合发展。这片承载乡愁、孕育希望的绿色空间,正书写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时代答卷。
通讯员 姜瑞 马艾米乃
- 2025-07-17民乐:祁连山下花似锦 制种油菜长势旺
- 2025-07-18玉门:“指尖”种田 “慧”就粮仓
- 2025-07-18泾川:红牛“组团”跑出致富加速度
- 2025-07-18玉门:14万亩枸杞丰收 “红宝石”铺就致富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