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下是我家 | 民乐:农技赋能筑牢丰收根基
仲夏时节,民乐县南古镇马蹄村的千亩麦田如绿色绸缎铺展天地间。孕穗期的小麦秆壮叶挺,穗尖凝着露珠在晨光中闪烁,微风吹过,万亩麦浪翻涌成碧波,勾勒出陇原大地的丰饶轮廓。“你看这麦苗,根系扎得深,分蘖数够足,今年亩产少说也得800斤。”种粮大户王建军蹲在田间,指尖划过饱满的麦秆,眼角笑纹里漾着丰收的期盼。

当前正值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期,南古镇农技站站长刘宏斌正带着团队穿梭田垄。“孕穗期是需水需肥高峰,也是条锈病、蚜虫的高发期。”他蹲身拨开麦苗,指着叶片上的监测标签介绍,“我们给每块田都建了‘数字档案’,通过土壤墒情传感器和无人机巡检,精准推送灌溉施肥方案。”说话间,远处田埂上,农技员李娟正举着手机录制短视频,向农户直播讲解“一喷三防”技术要点——这是该镇今年开展的第12场“田间课堂”,累计覆盖农户2300人次。
“去年按农技员教的配方施肥,每亩多收了150斤!”王建军掏出手机展示微信群里的聊天记录,“前两天下雨,刘站长连夜在群里发预警,提醒我们及时清沟排涝。现在种地不是靠经验,是靠科技。”据悉,南古镇今年投入30万元购置病虫害智能监测设备,组建12支“田秀才”服务队,实现2.2万亩麦田技术指导全覆盖。
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压舱石。民乐县将南古镇作为粮食高产创建核心区,不仅落实种粮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更创新推出“田长制+科技特派员”双轨机制。民乐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杨鹏介绍,“我们在全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38.5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25万亩,今年推广的‘陇春30号’等优质品种,亩均增产率达12%。”数据显示,全县春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预计总产量可达6万吨以上。
此刻,在民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监控大屏上,全县小麦生长态势以不同色块实时呈现。“南古镇的麦田是我们的‘样板田’,从选种到收割全程机械化、智能化。”张伟指着屏幕说,“下一步,我们将在全县推广‘物联网+农事’管理模式,配套建设5个粮食烘干中心,确保颗粒归仓。”夕阳西下,马蹄村的麦浪与远处的丹霞地貌相映成画,这幅由科技赋能、政策托底的丰收图景,正成为民乐县端稳“中国饭碗”的生动注脚。
- 2025-07-17【组工漫画】选调生小雷的草原“足迹”
- 2025-07-16祁连山下是我家|民乐:油菜花开引客来 农旅融合促发展
- 2025-07-16【祁连山下是我家】每周一景||浪漫藏不住 百合花绽放山丹街头
- 2025-07-16【祁连山下是我家】 甘州:“文旅+”激发消费新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