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来袭 当心热射病 医生与消防员提醒:这些知识一定要掌握

消防员模拟遇到热射病时的应对
近日,全国多地持续高温,据甘肃省气象局发布高温天气预报:兰州市未来三天的高温为35℃至37℃,热射病的相关话题引发广泛关注,公众需持续做好防暑工作,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时间,谨防中暑。热射病究竟是什么?为何会引发如此高的关注度?兰州市妇幼保健院急诊科和甘肃省森林消防总队又给出了哪些重要提醒?
1
什么是“热射病”?
热射病是一种严重的致命性疾病,属于重度中暑中最严重的类型。其发病原因主要是机体产热与散热功能失衡,导致核心温度升高大于40℃,并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主要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如抽搐、昏迷,还可能伴有多器官损害,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热射病可分为劳力型热射病和非劳力型(经典热射病)。劳力型热射病常见于健康年轻人,比如在夏季参训的官兵、运动员、消防员、建筑工人等,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高强度训练或重体力劳动后容易发病;非劳力型热射病多见于年老体衰者和慢性病患者,往往是被动暴露于热环境引起发病。
2
病例:温差骤变诱发热射病
“就在前两天,我们接诊了一位热射病患者,情况十分危急。”兰州市妇幼保健院急诊科返聘专家马龙戈回忆道,“那天下午大概3点多,一位中年男性被几个人背着冲进急诊室,当时他已经出现抽搐、昏迷的症状,脸色通红,摸上去皮肤滚烫,测体温时直接突破了体温计的最高值42℃。”
经过询问家属得知,这位患者当天中午在户外工地连续工作了3个多小时,当时室外温度超过38℃,湿度也很大。完工后他感觉有些头晕、乏力,想着进附近商场吹空调凉快一下,结果刚走进商场大门,还没来得及找地方坐下,就突然浑身抽搐着倒了下去。“患者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长时间劳作,身体已经处于‘过热’状态,这时候突然进入空调温度过低的环境,剧烈的温差让身体的散热机制紊乱,相当于给本就脆弱的身体‘雪上加霜’,直接诱发了热射病。”马龙戈解释道。
接诊后,医院立即启动热射病急救预案:一边用冰毯、冰帽给患者物理降温,同时静脉输注低温液体;一边监测他的心率、血压、血氧等生命体征,检查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当时他的肌酸激酶指标远超正常值,血小板数量下降。”马龙戈说,经过整整6个小时的紧急救治,患者的体温才逐渐降到38.5℃以下,意识也慢慢恢复,目前已经出院。
3
医生:热射病死亡率高 快速降温是关键
“热射病的死亡率相当高,50岁以上患者可高达80%。”马龙戈表示,“一旦怀疑患者是热射病,必须立即采取急救措施,每拖延一分钟,器官损伤的风险就增加一分。”他进一步解释,热射病的治疗原则是快速、有效、持续降温,这是首要措施。在控制患者高热症状的基础上,医生还需要针对不同并发症进行对症和支持治疗,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在症状表现方面,劳力型热射病患者通常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高强度活动一段时间后,突然感到全身不适,出现发热、头痛、头晕、反应迟钝等症状,甚至忽然晕倒、神志不清,伴有恶心、呕吐、呼吸急促等,继而体温迅速升高达40°C以上,出现谵妄、嗜睡和昏迷。皮肤干热,面色潮红或苍白,开始时大汗、冷汗,随后转为无汗,还可能出现心动过速、休克等情况。非劳力性热衰竭(经典热射病)患者则多见于年老体衰者和慢性病患者,绝大多数患者无出汗症状,皮肤干红和发热,直肠温度最高可达46.5℃。病初可表现为行为异常或癫痫发作,继而出现神志模糊、谵妄、昏迷等,严重者可有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以及心力衰竭、肺水肿和脑水肿等表现。
马龙戈还提醒,热射病的早期症状容易与普通中暑混淆,比如头晕、乏力、恶心等,很多人会误以为“扛一扛就过去了”,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出现体温持续升高、意识变得模糊、行为异常等情况,一定要立即就医,千万别拖延。每天多喝水(1500ML到2000ML)以及果汁等,切记不要喝冰镇水,坐办公室的多喝绿茶,预防热射病的发生。”
4
消防员:高温作业防中暑 急救步骤要记牢
甘肃省森林消防总队也针对热射病发布了安全指南。“热射病是重度中暑的最危险阶段,当核心体温超过40℃时,会导致多器官衰竭,死亡率高达50%。”消防员魏恒福介绍,“我们消防员在夏季执行任务时,经常要在高温环境下穿着厚重的战斗服作业,是热射病的高发人群,所以队里每年都会组织专项培训,不仅要学会预防,更要掌握急救技能。”
魏恒福结合工作经验,分享了热射病的预防和急救要点:户外作业时,每工作1小时就到阴凉处休息10-15分钟,及时补充含电解质的水或饮料,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每次喝100-200毫升,少量多次饮用。穿着透气、宽松的衣物,佩戴遮阳帽、太阳镜,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人丹等防暑药品。
如果身边有人出现热射病症状,要牢记“降温第一、快速送医”的原则,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第二步,用凉水擦拭患者的额头、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也可以用风扇对着吹加速散热,注意不要用酒精擦拭,以免刺激皮肤;第三步,如果患者意识清醒,可让其少量饮用淡盐水,不要强行喂水,以免呛咳;第四步,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体温,尽量将体温降到38.5℃以下。
魏恒福说,“高温天气下,无论是工作还是出行,都要把‘防中暑’放在心上,尤其是老人、小孩、孕妇以及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病的人群,尽量减少高温时段外出。”
热射病虽然凶险,但只要做好预防、及时处理,就能有效降低风险。高温天气里,希望大家都能提高警惕,科学防暑,平安度过这个夏天。记住,面对热射病,重视就是最好的防护,及时救治就是生命的保障。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苏晓 文/图
- 2025-07-16宁县:良种带来好收成
- 2025-07-16精细化气象服务助力临夏和政半程马拉松
- 2025-07-16高台:小蜜蜂助力苜蓿大增产
- 2025-07-16临洮:“金种子”串起产业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