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西北角】张掖森林消防战士曾博:训练场上的“拼命三郎”
在张掖市森林消防支队肃南大队,三级消防士曾博有两个响当当的名号,训练场上敢打敢拼的“拼命三郎”和战友口中踏实较真的“牛哥”。这两个称号,恰似他消防生涯的两面——不服输的闯劲和老黄牛般的韧劲,而藏在这背后的,是他对每一个细节“钻牛角尖”的较真。

曾博训练照 图源:张掖市森林消防支队肃南大队
一厘不差的“较真牛”:75厘米里的钻劲
“牛哥这股钻劲,是刻在骨子里的专一。”提起曾博,队友们总爱说那个“量步伐”的故事:“牛哥这人,对自己是真‘狠’,对细节是真‘犟’,做起事来是真‘拼’!”战友口中的“犟”,藏在曾博对每个训练动作的较真里。
队列训练中,标准步幅是75厘米,别人凭经验目测调整,曾博却找来尺子,在训练场地面划出刻度,一步一步比对。“差一厘米都不行。”他蹲在地上,反复调整重心,直到每一步都恰好踩在刻度线上,“火场机动靠的是整齐划一,一步差一厘,百步就差一米,关键时候可能误事。”
这种“钻牛角尖”的劲儿,渗透在他训练的每一个细节里。200米灭火障碍的训练里,每一项科目,他都要精确到一秒,反复练习,把每一秒都掰碎了,揉进肌肉里。战友们笑他“太较真”,他却认准一个理:“干一件事就要有一件事的态度。”
也正因如此,2021年支队“火焰蓝”比武中,他在400米协装突击项目里,以比第二名快2秒的成绩夺冠。这背后,是他把“拼命三郎”的狠劲揉进了“老黄牛”般的执着里。

张掖市森林消防大队肃南大队巡逻森林现场 杜雯静/摄
犟劲十足的“拼命牛”:汗水里的韧劲
“拼命三郎”的称号,来自曾博那股不服输的犟劲:“像老黄牛拉犁,认准了就不松劲。”
这种犟劲,在他新兵时,就已经体现出来了。那时他上肢力量弱,单杠一个也拉不上去。生怕拖队友后腿,便在熄灯后铺报纸加练。汗珠像断了线般砸在报纸上,从零星小点晕成整片深色,直到整张报纸都被浸透,他才肯拖着筋疲力尽的身体给今天的加练画上句号。他说:“咱多流一滴汗,火场上就多一分底气;若差一分力,救援中就少一丝生机。”
这种犟劲,在冬训中愈发突出。150米的体能竞技中,无论是120斤的圆木,还是80斤的沙袋,在别人双手努力扛一个、多次往返运送时,他一手一个冲在最前面。“他就像头老黄牛,认定的事,拉都拉不回。”他的队友是这样评价他的。

曾博采访现场 杜雯静/摄
百姓心中的“孺子牛”:泥泞里的担当
曾博的“牛劲”和“拼劲”,不只在训练场,更在抢险救援的一线。
2020年8月,陇南文县遭遇爆洪泥石流,曾博随队抢险。他们负责清理一所小学的淤泥,厚厚的泥浆没到膝盖,一脚踏进去,拔出来都费劲。曾博带头跳进淤泥,一铁锹一铁锹往外清,手套磨破了就光着手干,掌心磨出的血泡破了就混着泥水流下来。
15天里,他和战友们清理学校淤泥、疏通下水道、搬运泡水物资,只为赶在开学前让孩子们有干净的校园。离开时,感激的百姓列队欢送。“那一刻我真懂了。”他笑着说,“懂了,领导所说的‘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褒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那种自豪感,比任何比武奖牌都珍贵,这份自豪,让他更坚定地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守护老百姓。

曾博训练照 图源:张掖市森林消防支队肃南大队
严管厚爱的“传承牛”:带出来的“犟兵”
在新兵眼里,曾博这头“牛”,不仅自己犟,带徒弟也带着股“较真劲”。始终贯彻着他的老班长“严管厚爱”的作风。
曾博回忆起陕西带新队员的场景,有一位新队员入队时体重180斤,单杠练习拉不上去,五公里跑落在最后。曾博把他拉到身边:“我带你练,但你得听我的,对自己狠点,现在多吃苦,以后才能‘吃老本,走顺当’。现在不练,以后更难。”
接下来的六个半月,曾博成了这位新队员的“专属陪练”。曾博鼓励新队员说“现在多流一斤汗,将来少一分险”,别人跑5公里,他们跑8公里;先降体重,再提素质。有一次,新队员跑不动想放弃:“博哥,差不多就行了。”曾博就用绳子系在自己腰上,拖着他往前冲,瞪起眼:“训练上‘差不多’,火场就可能‘差太多’!”六个半月后,180斤的新队员瘦了50斤,体能也达到标准,顺利地留在了肃南大队。
较真的背后,是藏不住的暖。即使在比武的现场,遇到跑不动想放弃的对手,曾博没有一马当先,而是在他身边鼓励他,直到对手再次燃起希望,两人互“拼”互助,都获得了好成绩。他的对手也是后来的好友,红了眼:“博哥,你这股犟劲,我服了!”

张掖市森林消防大队肃南大队巡逻森林现场 杜雯静/摄
他的故事里,“拼命三郎”的血性与“老黄牛”的踏实,从来不是割裂的两面,前者是面对险情时的“冲得上”,后者是扎根岗位的“守得住”。这股劲,是一个消防战士的坚守,更是一群逆行者的缩影:在训练场打磨精度,在火场上淬炼硬度,在民心间沉淀温度。这头“拼命牛”的耕耘,早已超越了个人的成长,它是火焰蓝精神的接力,是初心使命的延续,更是千万守护者用平凡坚守,写就的时代答卷:所谓伟大,不过是把每一份“较真”熬成执着,把每一次“拼命”熔成担当,让“护民安、守山河”的誓言,在岁月里永远滚烫,在人心永远鲜活。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3级本科生蔡旭麟、2022级本科生杜雯静,指导老师权玺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 2025-07-13【重走西北角】青山无言 年轮有迹——张掖市森林消防支队十八载巡守印记
- 2025-07-13【重走西北角】十年向西 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深耕沃土书写开放篇章
- 2025-07-13【重走西北角】洛川阿寺村:守正创新结“蜜果” 挑稳苹果种植“金扁担”
- 2025-07-13【重走西北角】科技赋能红色传承:延安城市书房用声音连接历史与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