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人物

“五一”黄河之滨劳动之光 | 孙振荣 躬耕33载 把热血献给旱作农业

2025-04-30 09:16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孙振荣在农田里工作

  孙振荣(右)和团队成员做试验

  

  在西固区上车村小麦新品种试验田里,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兰州市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中心农作站站长孙振荣已经开始忙碌。这位扎根兰州33年的正高级农艺师,用科技在金城大地书写着粮食安全的时代答卷。

  4月28日,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55岁的孙振荣接过全国先进工作者奖章和荣誉证书,耳边又回响起师傅唐生俊的话:“作为农业人,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体现出人生价值!”

  黄土地上初心萌发

  1969年生于陕西彬州市的孙振荣,童年记忆里浸满泥土芬芳。四五岁起跟着父母下地拔麦子,那时心里就已升起对土地的眷恋。初中毕业后,带着对农业的热爱,这个土生土长的农民的儿子,毅然选择了报考农校农学专业,从此踏上了与土地为伴的道路。

  1992年,他到兰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后,跟随时任甘肃省劳模唐生俊师傅扎根榆中北山深处专搞马铃薯和玉米栽培技术推广。

  北山的艰苦超乎想象:住宿简陋的平房冬季异常寒冷,春季肆虐的风沙,他望着荒芜的土地,心里充满了迷茫。“作为农业人,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体现出人生价值!”师傅唐生俊的这句话,最终让他沉下心来,白天跟着师傅徒步翻山越岭,培训农户马铃薯和玉米栽培新技术,夜晚与老乡挤在一个土炕上,一待就是一个月。经过努力,硬是在北山地区找到了马铃薯渭薯系列和小麦定西系列最适应的新品种,使马铃薯和小麦平均产量增收12%左右。

  田间地头执着坚守

  “在市农研中心农作站孙站长和他的团队的帮助下,今年已有3个玉米新品种参加了甘肃省联合试验,新品种具备了很好的田间表现。”甘肃和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园区负责人任翔介绍,在与市农研中心合作期间,孙振荣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把课堂开在田垄上,向园区农业人员传授种植经验。

  “孙站长在日常工作中凡事都亲力亲为。”农作站的同事们谈起孙振荣,语气里满是敬佩。“操作时,持续高温让我们年轻人都头晕眼花腰酸背痛,但孙站长硬是冒着酷暑坚持到最后。”

  即使成为了农业行业内的领军人物,孙振荣依然保持长期下乡调查研究习惯。在他眼中,田间的试验作物就像自己的孩子,需要精心呵护。“作为农业科技研究工作者,一身土、满脚泥是平平常常的事。”孙振荣说,只有把身心都扎到这片土地里,和农民同吃同住,和他们打成一片,讲他们听得懂的话。他总是亲力亲为,播种时仔细检查种子的间距和深度;施肥时严格按照科学方法操作;平时一下乡就蹲在田间调查植株长势情况,热得满身汗水。有些试验农户家中没有劳动力,他就干脆和同事一起帮助农户干农活,把自己当成一名农民技术员。

  因为成绩卓越,孙振荣先后获全国土壤肥料统计先进工作者、全省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全省测土配方施肥先进工作者、全市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和兰州市领军人才等多项荣誉称号,其负责的科研项目先后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甘肃省农牧丰收一、二、三等奖,兰州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202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科技兴农的破局之路

  作为兰州市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中心农作站站长,孙振荣深知要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必须依靠科技大面积提升粮食单产。

  为摸清全市粮食生产基本情况,他坚持深入粮油市场、粮库、合作社、农户、企业进行粮食市场环节调研,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具体应对策略。带领团队主抓全市粮油作物新品种、新材料和新技术等“三新”技术科研,进行新品种引进、筛选、选育、示范和推广。大胆创新,研究推广粮油作物高产技术、马铃薯高垄黑膜覆土技术、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和小麦宽幅匀播等主推技术,遴选主导品种,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带领团队完成“旱作农业品种选育及抗旱稳产技术集成示范”“兰州高原夏菜肥水耦合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等科研项目7项,获省部级奖2项,地厅级奖6项,发表论文20余篇。

  ■人物档案

  孙振荣

  55岁,男,正高级农艺师,现任兰州市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中心农作站站长。深耕金城粮油作物科技研究推广33年,甘肃省三农专家,兰州市粮油科技团队主要负责人,曾荣获全国、省、市多项荣誉,主持参与项目屡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奖和兰州市科技进步奖。

  ■记者手记

  全国先进工作者、全省农技推广先进工作者、全国土肥先进工作者,全省三农专家……面对诸多荣誉,他始终谦逊:荣誉是对团队的认可,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肩负保障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的责任,只要农民需要,就会在田间地头坚守。当青年追逐“诗与远方”时,孙振荣用33年光阴播撒科技种子,诠释“择一事、终一生”的信念。从秦岭北麓到黄河之滨,试验田里的年轮记录着孙振荣科技兴农的轨迹,他说:“要让每粒种子都成为守护粮食安全的卫士。”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蔚霞 杨潇 见习记者 魏晓莹 文/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