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黄河之滨劳动之光 | 卢朝鹏 石油精神孕育出的金牌工人

卢朝鹏在检修设备

卢朝鹏(左二)查看设备数据
在兰州石化公司炼油二部的300万吨重油催化裂化装置现场,有一位被众人敬仰的身影,他就是首席技师卢朝鹏。从1992年踏入这片厂区,33年如一日扎根一线,他把自己当作一颗螺丝钉,牢牢铆在石化生产的关键环节,用双手与智慧书写着传奇。荣誉加身却初心如磐,诸多光环之下,“催化裂化装置高级技师”仍是他心底最珍视的身份认同。
青涩起步:技校生的迷茫与觉醒
1989年,初中毕业的他为了尽早担负起家庭的重任,毅然选择进入技校,开启为期三年的职业技术学习之旅,期望以此扛起生活的责任。1992年8月,他以全优的成绩从兰炼技校毕业后,进入兰州石化公司,被分配到炼油厂60万吨/年催化装置成为一名操作工。
1993年8月,因为厂里举办青工技术比武,车间报名人数不够,卢朝鹏被临时指派去参加,得了第三名。这是工作以来的第一份荣誉,给了他极大的鼓励。从那时起,装置里大大小小的设备,卢朝鹏一台一台地学;成百上千的管线,他一根一根地摸。在工作最初的四年里,累计记录了50多本工作学习笔记。有一年冬天,由于设备原因造成一项工艺指标达不到合格率,又因寒冬无法停工检修,只能爬上塔台调节阀门。30米高的炼塔,卢朝鹏每班要攀爬七八趟,如攀爬80层高楼般往复,最终将工艺指标的合格率稳稳定格在100%。此后,他先后被抽调到公司首套重油催化、首套连续重整、300万吨重油催化等装置参加筹建开车。自此,学技术成了他坚守不渝的人生选择。
选择传承:班长担当的卓越引领
2003年,卢朝鹏担任重催装置班长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班费给班组里的每个人买了一本《催化裂化装置技术问答》。这本定价40元的书籍,承载着知识的力量,在班组内掀起学习热潮,悄然改写着每个人的技能轨迹。2008年,在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催化裂化工技能大赛上,卢朝鹏班组一鸣惊人,6名选手中5人出自他的班组,一举夺得1金1银2铜佳绩,他更是力拔头筹摘得金牌,实现了公司在这一工种上金牌“零”的突破,还顺理成章地被集团公司授予“技术能手”称号。此后多年,班组佳绩频传:2012年,班组参加主编的《技术导则》在集团公司所有催化裂化装置全面推广使用;2015年,在300万吨/年重催装置实现了环保化开工,公司将这项操作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卢朝鹏喷油操作法”;2018年,他的徒弟在全国催化裂化工大赛中获得了金牌……这些年,从卢朝鹏的班组里走出去7名班组长,10多人成为技师、高级技师、技能专家,20多人成为技术管理骨干,这些是卢朝鹏最感到欣慰的事,也是他人生中的第三次选择。“我选择了传承,就是要让我的班组、企业拥有更多的优秀技术人才。”卢朝鹏说,“人生的选择就是在面对困难和阻力时,敢于去努力、去拼搏、去实践。”
匠魂闪耀:创新攻坚的辉煌篇章
如今,百度“卢朝鹏”三个字,有关他的信息就会纷至沓来:中国石油技能大赛金牌获得者、甘肃省首届陇原工匠、中国石油模范共产党员、中国石油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劳动模范……2016年,卢朝鹏光荣地成为甘肃省第一个从基层工人中选拔出来的省总工会副主席。
33年来,卢朝鹏把这份对岗位、对技术的爱,用他的价值回报给了企业。他常说:“有匠心才能有工匠精神,工匠精神首先是拥有技术含量,这是咱工人永远的本色。”他特别引以为豪的是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卢朝鹏催化培训工作室”,这个工作室为企业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生产一线急需的骨干人才。
在技术创新征途上,卢朝鹏更是披荆斩棘。面对300万吨/年重催装置烟气轮机功率不足的难题,他潜心钻研,提出改良方案,成功撬动年经济效益984万元;针对40万吨/年气分装置丙烯收率瓶颈,他与班员日夜蹲守观察,精准施策,使丙烯收率从30.40%跃升至30.90%,年增值1575.2万元;2015年,聚焦油浆低值困境,他率团队攻坚油浆沉降技术,让昔日 “黑色包袱”华丽转身为优质石油焦原料,年增效超3000万元;为破解催化裂化装置锅炉管束积灰痼疾,他大胆创新不停炉“干洗”法,年增效550万元。他还组织车间专家骨干团队迎难而上,从工艺技术着手调研、分析,摸索出了一整套装置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实现了开工喷油过程中不燃放火炬目标,有效助力保护“兰州蓝”,将环保与效益完美融合。
卢朝鹏身上,凝聚着石油人“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内核,他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企业精神贯穿工作全程,以专注与坚守雕琢技艺,用担当与责任诠释石油魂,向着更高峰攀登,续写属于他和石化行业的辉煌篇章。
■人物档案
卢朝鹏
兰州石化公司炼油二部300万吨重油催化裂化装置的首席技师,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他所带的班组曾被评为全国“优秀质量管理班组”、全国“职业道德百佳班组”、全国“学习型先进班组”等殊荣。
■记者手记
初见卢朝鹏,他身着蓝色工服,戴着眼镜,平易近人,始终面带微笑。在他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厚薄不一的工具书和资料,桌子玻璃板下整齐地压着一些工作表单和操作数据记录,这些点点滴滴彰显着他作为一名基层技术专家在日常工作中所迸发出的钻研学习精神。作为一个拥有“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技术人员,在所有的荣誉中,卢朝鹏最为看重的是“催化裂化装置高级技师”这一称号。他说:“其他荣誉,更多的是外界对我个人奋斗精神的肯定,但唯有‘高级技师’则是对我专业技能的肯定,这是我永远追求的价值。”没有豪言壮语,言谈间却藏着对技术近乎虔诚的敬畏。有人说他“轴”,放着管理晋升之路不走,却执着地守在装置区;有人笑他“憨”,带出的徒弟拿奖比他还多,他却甘当幕后。可是当年轻的技工围过来讨教时,他又会把三十年攒下的“独家口诀”倾囊相授,末了总加一句:“设备不会说谎,你对它用几分心,它就还你几分稳。”这,就是用一生践行工匠精神的石化匠人卢朝鹏,他在平凡的岗位铸就非凡,用匠心雕琢时代丰碑。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华晓婧 文/图
- 2025-04-30阙卫平 把每个工件都当作艺术品来对待
- 2025-04-30路翔 守护铁路路网安全的“最强大脑”
- 2025-04-30让青春在奉献中熠熠生辉——大学毕业生张学民的公益之路
- 2025-04-30兰州:一个“90后”的卤味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