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信心 看发展】开放甘肃 通达全球——甘肃加力打造开放“大通道”综述

兰州中川北站物流园。本文图片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王占东 摄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占东
春日陇原,气象万千。
甘肃(兰州)国际陆港,班列比肩,汽笛长鸣,JSQ(商品车)图定班列、“中吉乌-阿”铁公联运国际班列、TIR国际公路卡班在此集散,货通天下;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进口的矿石、红酒、水果和出口的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工艺品等,在这里完成便捷集疏,以“国际空空联运、国际货物跨境中转”新机制,提高国际航空货运网络通达性;
……
这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的甘肃。这是以更大勇气和决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甘肃。
近年来,甘肃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建好用好陆上通道、繁荣空中通道、畅联网上通道,不断强化甘肃在国家向西开放总体布局中的战略通道地位,切实把“一带一路”最大机遇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成效。
2024年,甘肃省外贸进出口额615.4亿元、增长25.2%,增速居全国第1位。
2025年一季度,甘肃省进出口总值194.7亿元,同比增长49.4%。其中,进口、出口增速均居全国第2位。
甘肃的资源优势、通道优势正在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

“中吉乌—阿”铁公联运国际班列常态化发运。
“钢铁驼队”连接亚欧大陆
4月11日,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双喜临门。
由甘肃国际物流集团承办的西部陆海新通道东盟水果到达暨“中吉乌—阿”铁公联运国际班列发运活动在这里举行。
随着“发车”指令下达,满载日用百货、纺织品、机械配件等货物的“中吉乌-阿”铁公联运国际班列,从兰州开往阿富汗海拉顿。
这标志着2023年开通的“中阿”快线实现跨越式发展,已达到每周一列常态化发运。
发车现场,陆海新通道运营甘肃有限公司董事长苏亮说:“我们将努力把‘中吉乌—阿’铁公联运国际班列打造成固定时间、固定路线、固定车次开行的图定班列,将甘肃的工矿产品、农特产品及风电装备等,以最快速度送往中亚。”
这是甘肃(兰州)国际陆港推进高水平开放的生动案例。
近年来,甘肃(兰州)国际陆港按照“集货、建园、聚产业”的发展思路,依托多式联运物流园、铁路口岸、整车口岸等多个功能区,在省内率先开辟了中欧、中亚、南亚、中吉乌、西部陆海新通道、陇海大通道六个方向国际贸易通道,通达20个国家30多个城市。
行达天下、货畅其流的背后,是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开放由量变向质变的跃升。
对内重塑竞争优势,加强与成都、重庆、西安、义乌、钦州等国家物流枢纽和港口的合作交流,先后合作设立广西北部湾港、营口港、曹妃甸港等12个内陆无水港或办事处,与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互设友好园;对外拓展发展空间,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成立贸易代表处,与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互设海外仓,与中白工业园互设姊妹园。
这是我省建好用好陆上通道的缩影。
在甘肃(武威)国际陆港,建成运营北方唯一的内陆进境木材指定监管场地、全省首个进口肉类指定监管场地等,开通中欧、中亚、中俄、跨“两海”(里海、黑海)、跨境海铁联运及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际货运班列,形成“六大通道”国际物流体系,开辟国际货运班列线路11条,已累计发运班列233列,货运总值33.12亿元,货运总量37.58万吨。
近年来,甘肃形成兰州、天水、武威三大陆港和兰州、敦煌、嘉峪关三大国际空港,加快构建内外兼顾、陆海联动、向西为主、多向并进的开放新格局。
目前,甘肃已陆续开通运营中欧、中亚、南亚、陆海新通道、“中吉乌”中亚新通道、东部海港铁海联运等“四向多条”国际货运班列,线路覆盖欧洲、亚洲、非洲等20多个国家。2024年,共发运国际货运班列153列7186车,零星发运1683车,货值12.5亿美元、增长1倍,其中中欧、中亚去程班列发运46列1482车,实现倍增。

兰州铁路口岸中川北站货场。
“空中丝路”拓展贸易通道
4月2日上午,一架满载25.4吨货物的国际货运包机,自兰州中川国际机场飞往乌兹别克斯坦,标志着“兰州至塔什干”全货机航线顺利恢复运行。
此次首航的物流业务,也是甘肃省民航航空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国际物流集团与顺丰航空继2023年联手后的又一次深度合作。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甘肃国际物流集团以此次航线开通为契机,携手推动航空货运与中欧班列、TIR国际公路运输等物流方式深度衔接,构建“空铁陆”高效协同的多式联运体系,为两地跨境电商、生鲜冷链、高端制造等重点产业提供物流保障。
这是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着力打造兰州、敦煌、嘉峪关三大国际空港,拓展“空中贸易走廊”的生动实践。
在兰州中川国际机场,随着T3航站楼正式启用,这里成为西北地区“空中丝路”新枢纽。
3月20至4月20日,兰州中川国际机场累计保障运输起降9919架次、进出港旅客137.1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5.04%、8.37%,两项指标位居国内大型机场转场首月运营水平前列。
据国际民航组织测算,每增加100万旅客吞吐量,可带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约18.1亿元,直接创造就业岗位3500个。T3投运后首月运营数据印证了兰州中川国际机场T3航站楼对区域航空市场的提振效应,为西北地区融入全球产业链提供支撑。
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开展“集采+分拨+配送”一体化商贸业务,打造兰州至中西亚方向航线,为中药材、高原夏菜、新能源材料、三文鱼等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搭建空中经济通道。未来,还将构建“48小时全球达”物流体系,与中欧班列协同,助力西北地区深度融入RCEP及中亚市场。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正加速从“交通枢纽”向“经济枢纽”升级。
2024年,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完成运输起降12.19万架次,旅客吞吐量1700.1万人次,货邮吞吐量8.6万吨。累计通航城市105座,执行客运航线181条,货运航线11条。
敦煌机场,2022年至今,持续探索开通新航线。2024年完成运输起降9571架次、旅客吞吐量116.94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704吨。
嘉峪关酒泉机场,新增川航成都天府至嘉峪关航线、九元航空广州至嘉峪关至乌鲁木齐航线。2022年至2025年4月10日,完成运输起降17483架次,旅客吞吐量215.58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545.5吨。
为做大做强航空货运业务,甘肃民航物流公司新开兰州至塔什干、香港、克拉玛依货运航线,2024年完成货邮吞吐量6.75万吨,同比增长16.38%。
“陆”“空”齐进,甘肃通向世界的立体式国际贸易大通道加速延伸。

兰州铁路口岸中川北站物资转运现场。
“口岸平台”激活贸易能级
开放载体愈发坚实,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作为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关键节点,口岸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窗口。
在兰州中川北站物流园,一列列飞驰的钢铁巨龙,汇聚而来,与保税区、航空港优势叠加,形成“空铁海公网”多式联运体系。
甘肃国际物流集团路港物流公司将来自中亚的粮油作物运至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经加工企业加工后,再由兰州新区粮油企业精深加工,销往国内市场。
这是甘肃国际物流集团发挥兰州新区节点枢纽、区港联动、产业集群优势,推进“物流带动贸易,贸易带动产业,产业反哺物流”的生动探索,并协同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航空口岸,形成以电子产品、进口粮油、进口木材加工出口为一体的多业态发展格局。
甘肃省民航航空物流有限责任公司还依托兰州新区交通枢纽地位,建设国际航空港、铁路陆港、综合保税区、铁路口岸、航空口岸国际物流大通道保障基地,形成“通道+物流+产业”运行体系。
目前,兰州新区多式联运业务已辐射近60个国家和地区,产品涵盖铁矿石、氧化铝、电解铜、木材、棉纱等基础原料,机械装备、新能源汽车等工业产品,进出口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
为充分释放兰州机场的货运枢纽效能,甘肃省民航航空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国际货物“空空中转”新机制,国际货运航班进港后如有继续出口货物的运输需求,不需要办理提离手续,在控制区内即可完成中转运输,并在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完成申报后即可放行,极大提高航空货运网络通达性。
面对临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机遇,甘肃省民航航空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将“单一窗口”货物信息申报时间拓展至全天候,与海关保持“7×24”同步作业,货物可实现“随到随收、随收随报、随报随放”。推出“卡车航班”业务,实现“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直通式通关,实打实助力外贸企业降本增效提质。
2024年,兰州航空口岸完成国际航空货运量4848吨,同比增长99%,创历史新高。
对外开放的通道、口岸、平台协同崛起,铺就通达全球的“高速路”,将世界从“天边”拉到了“眼前”。通过提升集疏运效能,优化口岸服务,创新通关模式,降低物流成本,让更多“甘肃特色”走向世界,将更多“丝路优品”引入陇原。

产自玉门的新能源玻璃运往新能源市场。
“通道优势”转为发展胜势
漫步甘肃(兰州)国际陆港,众多品牌的汽车形成矩阵,蔚为壮观。
全国商品车缘何汇聚于此?
这源于甘肃(兰州)国际陆港2024年10月开启JSQ图定班列。西北最大的商品汽车物流集疏地在这里崛起。
兰州国际港多式联运有限公司与中铁特货以及长城、比亚迪、广汽等汽车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国产品牌汽车走出去、走得稳、走得好提供物流保障。截至目前累计发运中亚、中欧JSQ型车国际班列41列,累计发运汽车1.14万台。
出口快速增长,进口持续优化。
4月11日,西部陆海新通道东盟水果到达兰州,标志着兰州与东盟国家“通道+贸易+产业”的深度融合迈上了新台阶。
2024年以来,陆海新通道运营甘肃有限公司加强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13+2”省(区、市)合作,新开通兰州至泰国、印尼、马来西亚有关港口冷链洋葱班列;以运贸一体方式引进中亚大麦2000余吨,引进老挝木薯淀粉;与嘉峪关企业合作开展铝产品购销业务,销售铝产品1万吨;开展进口猕猴桃、椰子汁、青柚、榴莲、龙眼、火龙果等外贸业务,做生意的半径快速扩大,实现内外贸双增长。
甘肃始终高度重视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2017年8月,渝桂黔陇四省(区市)在重庆签订《关于合作共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的框架协议》。2019年6月,甘肃省成立西部陆海新通道甘肃省级平台公司。甘肃持续完善“畅通道、促贸易、强产业”发展格局,努力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北向枢纽。截至目前,已开通10余条国际班列线路,辐射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运输品类从最初的铝产品、水果等基础货物,已拓展至石棉、纯碱、汽车零配件等十余个品类,实现了“甘肃制造”走向世界。
甘肃持续推进“班列+口岸+产业”融合发展。依托货运班列,将有色金属、纯碱、石棉、钾肥、苹果、中药材、洋葱、种子、石油设备、钻具等产品出口至东南亚,金属工具、家用电器、汽车零配件、日用百货等发运至中亚、中东。
2024年,甘肃农产品、化学品、外贸“新三样”出口分别增长27.8%、40.6%和331.1%。
我省始终以“创新服务”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物流、贸易、产业、数字、金融健康发展,推进“通道+贸易+产业”深度融合,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努力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注入更多正能量。
2025年,甘肃将加速开拓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扩大资源型产品、原材料等进口和风电整机及组件、光伏产品、新能源汽车、二手车等出口规模。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推动综保区、铁路、航空口岸一体化发展。创新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运营机制,进一步畅通物流链、优化供应链、壮大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全方位构筑对外开放新格局。
空、陆、网、海协同并进,网联世界,甘肃正成为“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贸易集散地。
展望未来,乘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东风,甘肃开放的大门一定越开越大,开放的路子必将越走越宽。
- 2025-04-25甘肃省六户企业及品牌荣膺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及数字化标杆
- 2025-04-25营收超3200亿元 战新产业投资激增70%——甘肃国资国企一季度“成绩单”亮眼
- 2025-04-24兰州公交文创雪糕将上市
- 2025-04-24不到三个月 兰洽会签约项目落地开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