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绿浸染凉州城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张振国 通讯员 甘一言
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连日来,凉州区干部职工持续在南部山区碳汇林建设区域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挥锹挖坑、扶苗培土的身影在山丘间织就一幅生动的生态画卷。

近年来,凉州区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抢抓“双碳”机遇,科学谋划,在腾格里沙漠西南缘压沙铺设草方格,“向黄沙深处要地”;在祁连山浅山区适宜造林区域大力营造碳汇林,“向南部山区要绿”,持续做到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双减缩”,不断夯实中国式现代化凉州新篇章的绿色生态文明根基。
合力攻坚 守护生态林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劳模林”,挥洒青春、传递爱心的“青春林”……志愿者们接力耕耘,齐心协力栽下苗木,次第成形的新绿地逐渐蜿蜒成守护凉州的“绿色长城”。

作为国家西部地区重要生态屏障,凉州区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做到一以贯之、坚持不懈。2022年以来,在谢河、康宁、丰乐等镇及国道312、省道308沿线等区域,营造以山杏、樟子松、云杉、沙棘、沙枣等为主的碳汇林2.62万亩,栽植各类树木235万株。今年,凉州区将在谢河镇、古城镇建设碳汇林0.5万亩。
护水治沙 绿洲筑屏障
水是生命之源、生存之本。天马湖碧波上白鹭翩跹,南营水库里野鸭戏水,西营河灌区中麦苗汲取水的滋润。石羊河流域内,汇聚祁连山脉的高山融水缓缓抚育着生长在凉州大地上的万物。

凉州区地处腾格里沙漠西南缘,生态环境脆弱,是全国防沙治沙的重点县区之一,具有沙漠面积占比大、风沙线长等特点,防沙治沙任务艰巨。为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凉州区常态化开展水源地日常检查,对境内4条主要河流18个地表水断面开展按月巡查和监测,及时预警处置风险隐患,确保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十四五”以来,全区5个地表水考核断面和11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乡无黑臭水体。

近年来,凉州区立足区情实际,按照“南护水源、中保绿洲、北固风沙”总体布局,近三年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54.68万亩,实现了北部沙区“人进沙退”。如今,在凉州,防沙治沙是全民共识。每年持续开展的大规模义务压沙活动,已经成为凉州人的共同使命和行动自觉。
综合施策 织密治理网
微风暖阳,漫步天马湖畔。头顶蓝天,脚踩沃土,嬉戏游园,静赏美景。放眼望去,凉州生态焕发勃勃生机。
以美丽凉州建设为主线,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聚力打好保护治理“组合拳”,凉州区纵深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守牢生态环境保护底线,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2024年以来,核发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证12家,完成排污登记66家,基本实现排污许可全覆盖。明确8类监测内容,确定138个监测点位,完成监测686次。督促辖区内143家重点排污单位严格开展自行监测,企业自行监测完成率、公开率均达98%以上。实施杂木河、金塔河源头区生态缓冲带保护修复工程,修复生态缓冲带118.54公顷。

从腾格里沙漠腹地压沙到南部山区植树,从坚持水岸共治到源头治理土壤污染……和煦春风轻拂过凉州,铺设的草方格内,栽种的苗木间,纷纷蓄满新绿,不知不觉间生态绿浸染大地。
凉州大地上昔日的苍茫之景已焕然一新,层层绿意向着腾格里沙漠西南缘挺进,百万株苗木展枝吐绿根植在南部山区的土地间。如今,凉州区正以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崭新姿态阔步前行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康庄大道上。
- 2025-04-11杂技剧《飞天揽月》兰州开排 敦煌“飞天”对话航天“揽月”
- 2025-04-11【陇拍客】甘州:农田林网添新绿
- 2025-04-11非遗文化看甘肃(18)|泥塑师何彦云 :用匠心守护“东方微笑”
- 2025-04-11萌!来看祁连山下的旱獭“搏击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