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非遗文化看甘肃(18)|泥塑师何彦云 :用匠心守护“东方微笑”

2025-04-11 10:33 来源: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宋芳科

  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第133窟北魏小沙弥淡淡的微笑被誉为“东方微笑”享誉世界。

  在麦积山脚下,有一座名叫南山泥舍的小院,主人何彦云倾心30余年研究复原麦积山雕塑,其中就有“东方微笑”的仿塑。作为甘肃省级泥塑传承人,何彦云用匠心守护着麦积山,用一尊尊塑像把麦积山艺术传承下去。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莫将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用这首诗形容何彦云的南山泥舍最合适不不过。在这里何彦云醉心于泥塑艺术,将麦积山的灵气收纳到作品之中。

  何彦云说,相对西北干燥气候,麦积山石窟更加温润,石窟造像历经千年栩栩如生,显示了高超的泥塑技术。对于后来人而言,想要解开千年密码,就要从雕塑的泥巴开始。通过他们反复探索发现,麦积山石窟雕塑添加料姜石、糯米、鸡蛋清、麻、白斑土、红斑土、毛沙等原料,从而适应了温润的环境。他们仿真制作的小沙弥按照古法原料和工艺塑造,希望把小沙弥的“微笑”带给所有人。

  在麦积山石窟,“薄肉雕”和“影塑”也是雕塑技发瑰宝,必须有人去研究传承。

  何彦云说介绍,很多石窟,壁画是壁画,雕塑是雕塑,但是麦积山石窟雕塑和壁画完美结合出现“薄肉雕”技巧。

  所谓“薄肉雕”就是壁画与雕塑结合,在佛像的装饰部位和衣衫部位都是壁画描绘,在佛像裸露的身体部位则用雕塑来塑造立体感。

  “因为雕塑只有薄薄的五毫米,所以这项技艺被称为‘薄肉雕’。”何彦云解释“薄肉雕”的来历,古人的匠心再一次体现。

  在麦积山石窟,影塑技法同样被人称道,影塑就是雕塑的一面,嵌在墙里看不到,人物像是从墙壁上飞出来,灵动洒脱。

  “你看这尊影塑脖子上有条明显缝隙,打开里面有根竹签连接,雕塑的头其实是塑好之后安上去。”何彦云解释麦积山石窟影塑玄机,这些雕塑在身体和头部连接的时候用彩塑做了处理,但是千年之后脖子上的彩塑褪去,历史的痕迹显露了出来。

  何彦云认为,麦积山石窟先辈们开窟造像,影塑在黑暗空间不能精致发挥,所以工匠们把需要精细雕塑的头部放在外面刻画,然后再与窟内的影塑身体结合。

  而这些古人的技法也给了何彦云灵感,通过大量的模仿和试验,何彦云在自己的雕塑作品中娴熟应用“薄肉雕”和“影塑”,将“东方雕塑馆”的密码展示给世人。

  “麦积山是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我徜徉在艺术的海洋,希望将泥塑工艺发扬光大,小院给予我灵感,也见证了我的成长岁月,未来我还将在小院里与麦积山对话,把千年石窟的沉淀化作艺术灵感。”何彦云如是说,远离城市是为内心清净,更希望与麦积山作伴,用心守护“东方雕塑馆”。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