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东中部产业转移重要承接地
何双虎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优化产业布局,促进重点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打造东中部产业向西转移重要承接地,既是产业梯度转移与生产力布局不断优化的动态过程,也是推动甘肃发展的动能引擎。甘肃需主动承接产业梯度有序转移,支撑国家向西开放战略通道建设,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西北支点,着力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产业发展格局,构建具有甘肃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以规模效应破题,构建产业生态屏障。现代产业发展需以规模集聚为基础。农业领域需从分散种植转向连片布局,许多农产品往往需要十万亩乃至百万亩的种植规模,才能形成产业集群与品牌效应;工业领域应聚焦“一镇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模式,推动产业集聚从“产品输出”向“生态构建”升级。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需制定量化发展规划,明确主导产业规模目标,围绕主导产业图谱,主动招引与有序承接相结合,统筹土地、能源等要素配置,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保障,推动产业实现“规模—配套—生态”的三级跃升。
以优势协同定向,精准锚定主导产业。主导产业选择需兼顾“资源禀赋”与“市场需求”,通过系统分析区位、劳动力、产业基础等要素,找准政府引导与市场规律的结合点。建立涵盖矿产、气候、产业链缺口清单,动态跟踪关注东中部地区产业前沿动向,积极从受生产成本上升、产业迭代等因素影响的产业中寻找机会。构建“资源匹配度—市场潜力—环保门槛”评价体系,筛选2—3个核心产业重点培育。强化优势协同,平衡战略布局前瞻性与落地实施实效性,确保产业方向与区域优势深度契合。
以龙头引领聚势,激活产业链乘数效应。主导产业培育需以头部企业为核心,深入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精准招商行动。推行“园区+公司”合作模式,联合专业机构提升项目对接效率;探索基金招商路径,通过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深化产业链招商,依托现有龙头企业吸引配套企业集聚,构建上下游联动的产业生态体系。
以双向投入筑基,强化产业落地支撑。固定资产投资是产业落地的核心“硬支撑”,需建立政府与企业双向投入机制。政府层面通过设立产业园区建设专项资金,打造“七通一平”承接平台,推行“要素跟着项目走”保障机制,确保项目“签约即落地、落地即投产”;企业层面以实质性投资推进厂房建设与设备购置,通过《投资协议》明确产能、税收、就业目标,杜绝“跑马圈地”。通过“筑巢—投鸟”协同模式,实现财政资金高效利用与产业落地质量提升的双重目标。
以作风转变赋能,打造营商环境软实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作风提升专项行动,组织干部赴先进地区跟班学习,建立“服务企业大走访”机制,推行重点项目“专属服务专员”制度,提供全流程帮办代办服务。公开涉企政策“负面清单”,设立营商环境投诉热线,定期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引入媒体监督机制,推动政府服务从“雪中送炭”到“常态履职”转变,构建亲清政商关系。通过制度创新和服务升级,为产业转移提供可持续的软件支撑。
以久久为功蓄力,保持政策实施连续性。产业培育是长期系统工程,需秉持“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与“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坚持“不折腾、不反复”的奋斗精神。营造“长期主义”舆论氛围,通过政府官网、主流媒体宣传“十年磨一剑”的产业案例,引导社会各界形成“耐心资本+接续奋斗”的共识。将主导产业及其扶持政策调整纳入《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规定事项范围,履行行业专家论证、企业代表听证、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流程,强化政策制定的刚性约束,保障产业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作者为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2025年秋季学期中青年干部培训三班(副处级班)学员,平凉市崇信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 2025-09-23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 2025-09-02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 2025-08-12积极发展县域富民产业
- 2025-07-18培育高水平产业型干部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