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下的科技小院——张掖市联动科研单位发展特色农业
原标题:祁连山下的科技小院——张掖市联动科研单位发展特色农业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俊勇
火红辣椒挂枝如焰,金黄玉米压弯秸秆,葱翠芦笋破土而出,绿色有机蔬菜鲜嫩欲滴。张掖市推进科技小院建设,深度联动科研院所,推动在校大学生长期驻点,与专家联合开展科研攻关,构建起集产业培育、技术推广、人才培养、科技攻关于一体的产学研用合作基地,让红、黄、绿的田间色彩成为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鲜明注脚。
科技串起“红辣椒”
深秋时节,位于张掖市高台县南华工业园区的甘肃高台辣椒科技小院里,整片辣椒铺满田间,在阳光映照下香气袭人。“这些朝天椒经精选、剪把、色选后,再包装运往火锅底料生产厂家进行深加工。”高台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副站长、高级农艺师李娟介绍。
眼前的丰收图景,离不开种植户的辛勤耕耘。秀娟专业合作社作为当地种植大户,自种面积达2000多亩,联合农户种植3000多亩,总规模超5000亩。“产业年产值效益可观,既壮大了辣椒特色产业,更带动了农民稳定增收。”合作社负责人许秀娟说。
历经多年发展,甘肃高台辣椒科技小院已配套建成辣椒产学研展厅、专家科研工作室、电商工作室、培训室等功能科室,同步建设200亩辣椒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通过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小院集聚专业人才18名,为周边3个镇、9个专业合作社的辣椒产业基地,提供种植指导、病虫害防治、高产高效栽培等全链条科技服务。目前,小院试验的辣椒新品种,预期亩产干辣椒超500公斤,带动农户每亩增收1500元以上。
玉米育种“芯密码”
脱粒、称重、测量、记录……张掖玉米科技小院里,河西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刘琼和同学们正开展玉米考种工作。这里已成为甘肃农业大学、河西学院、兰州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多所省内外高校稳定的实践教学与科研基地。
科技小院创新探索“开放共享、协同攻关”的科研组织模式,联合山东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甘肃农业大学等,组建跨区域玉米科技创新联盟,打造出一支高水平、跨学科、老中青结合的稳定科研团队,成功培育“国美808”“国美606”“河农1号”“河农2号”等一批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的玉米新品种。
“种质资源是农业的‘芯片’。小院优化科研协作流程,创造性实践‘北育南繁西测种’模式,利用不同地域光热资源与生态条件,显著缩短育种周期,提升了品种测试与鉴定选择效率。”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副教授石菁介绍,团队广泛搜集国内外优异种质,深度发掘优质基因资源,已累计创制、创新并鉴定入库种质资源6800多份。目前,协同创新联盟已培育并通过审定新品种30多个,累计示范推广自主选育新品种及配套技术120多万亩,取得良好效益。
加工增值“致富笋”
“芦笋的药用价值远远高于营养价值,具有减肥、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等功效。”甘肃山丹芦笋科技小院负责人李建军介绍,芦笋种植与加工过程需大量劳动力,从种植、管理到采收、加工,能为当地提供众多就业岗位。
走进科技小院的种植基地,大棚内金黄芦笋挺拔壮实。“这些芦笋已完成采收,目前正处于施肥管护阶段。”山丹县现代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农业产业部部长刘鹏介绍。山丹县芦笋产业总投资9837万元,在清泉镇等乡镇打造2000亩示范基地,配套2800座钢架大棚及水肥一体化设施,计划3至5年带动种植规模达1万亩,并建设初加工车间、速冻库及冷冻库。今年种植1600亩芦笋。
山丹县聚焦6项核心技术研究,包括有机富硒栽培、金蝉套养、微藻菌肥应用等,辐射带动周边产业,推进富硒农产品筛选、万寿菊深加工、智慧农业技术应用等研究。通过与河西学院、山丹培黎职业学院等高校合作建立研究生实践基地,每年接收10名以上研究生入驻,培训农民200人次。
“芦笋种植第二年开始采收,丰产期露地芦笋亩产可达2000至3000斤,市场价格每斤5至8元,亩收入1万至2.4万元;温室大棚芦笋亩产量1500至2000斤,由于冬季采收期价格高达20元以上,亩收入可达3万至4万元。收益远超传统农业。”李建军介绍,今年山丹县芦笋订单销售量占总产量的85%以上,打通了农户与全国市场的联结通道。
优质果蔬“四季鲜”
在甘肃甘州有机果蔬科技小院,大棚内西红柿挂果饱满,专家现场开展技术培训。
科技小院聚焦有机果蔬种植关键技术,锚定品种选育、绿色防控、土壤改良三大核心方向,为当地果蔬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能。“目前已成功筛选出甘州香梨、耐寒优秀花椰菜2个适配本地的优质品种。”小院负责人闵兴祥介绍,这些品种推广后,作物抗病性提升5%、产量提高10%。
走进标准化仓库与冷库,先进设备精准调控储存环境。“通过科学保鲜,早酥梨保鲜期延长至次年春季,既降低产后损耗,更实现从‘按季卖’到‘按需投’的错峰销售,大幅提升产品附加值。”闵兴祥说,小院还构建稳固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技术培训、示范带动引导农户参与,已带动220户农户,户均年增收2600元,实现了“科研—产业—农户”共赢。
而甘肃甘州蔬菜科技小院依托甘肃绿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设立,是蔬菜产业全链条专业科技平台。公司负责人王玲介绍:“我们引进3个羊肚菌品种,开创张掖羊肚菌种植先例,平均亩产超500公斤,带动周边新增种植100亩以上。”小院的1200亩示范基地集中展示新品种、新技术,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3000亩。“我在这里打工七八年,一年有三四万元收入,日子越来越红火。”村民彭建霞边分拣油冬菜边说。
目前,小院组建5人专家团队与7人专业技术队伍,配套科普惠农工作站、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等设施,拥有“甘绿松”注册商标1个、实用新型专利10项、绿色产品认证5个,形成“基地示范+订单种植+产供销一体化”模式。
- 2025-11-13张掖以林草共治绘就生态富民新图景
- 2025-11-07张掖:商务经济跑出“加速度”
- 2025-11-05他们的奋斗格外动人——走进张掖市集善乐业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
- 2025-11-02【甘快看】何以中国·壁画里的中国|打卡河西走廊多元魅力 张掖县区打卡墙“墙”势出圈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