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文化

唤醒千年彩色

2025-10-31 14:45 来源:中国甘肃网

“何以中国·壁画里的中国”当AI遇见小飞天 网络主题宣传活动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亢兆宁 宋芳科 邵江梅 赵志富 冯睿栋 王星懿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着陆时,搭载着在太空遨游半年的敦煌飞天画作一同回到地球。此刻,酒泉古今双飞天之城的形象更加具象。创作这幅飞天画作的艺术家王亚林是土生土长的敦煌人,作为敦煌石粉彩绘技艺的非遗传承人,她用热爱唤醒千年色彩,让壁画的传承保护有了更持久的光泽。

  10月31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指导,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特别支持,甘肃省委网信办、省文物局主办,张掖、嘉峪关、酒泉市委网信办与敦煌研究院、中国甘肃网、凤凰网甘肃频道共同承办的“何以中国|壁画里的中国·当AI遇见小飞天”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了敦煌石粉彩绘技艺的非遗传承人王亚林。

  寻石:唤醒千年色彩             

  当莫高窟的壁画历经千年,依然向人们展示生动色彩,画在其中的矿物质颜料功不可没,一笔千年背后藏着怎样的色彩密码?对于敦煌石粉的研究,开启了王亚林和古代画师的对话。

  每年春秋两季,王亚林团队都会走进荒漠戈壁,寻找属于自然的颜料。

  “莫高窟壁画是文化交融的艺术结晶,画师的颜料有的来自敦煌本土采集,也有从中原和西域带来的,这些矿物质颜料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今人保存了堪称瑰宝的技术殿堂。”王亚林介绍莫高窟壁画的长青密码,作为敦煌人,她要沿着前人的足迹寻找敦煌的色彩。三危山上有10多种制作颜料的矿物质,大泉河畔有澄板土,这些都是王亚林收集的敦煌色彩。

  当然,王亚林的脚步不至于此,以敦煌为中心,方圆三四百里为半径,王亚林找到了120多种矿物质色彩。

  她曾在罗布泊找到白色的贝壳,在敦煌的山谷之中寻得半块红色石头。

  “也许缺少的那半块,千年以前让敦煌画师捡走,经过研磨用在绘制莫高窟壁画中。”也是在一瞬间,王亚林感觉自己在和古人对话,对色彩的探索,为她打开壁画临摹、保护、创作的大门。

  初心:复刻古法技艺

  在王亚林工作室展厅显要位置挂着一幅名为《传·承》的创新壁画。

  画作以厚重的敦煌壁画为背景,一位神态祥和的师者正拿着调色盘为学生讲解壁画要理,一旁的学生听得入神,眼神里充满对知识的渴求。

  王亚林说,她这幅画里的学生是按照自己来画的,在敦煌壁画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虔诚的学习者。

  让色彩有描绘的地方,地仗层是壁画的载体,也沉浸着古人的智慧。

  王亚林表示,将壁画画在哪里,古人有古人的智慧,莫高窟开凿于砂砾岩上,经过一层层处理才有壁画载体,这也是她研究地仗层,希望更好还原古人壁画载体的初衷。

  通过八到九次程序,王亚林仿照古人制作的地仗层成为描绘壁画的开始,在一道道繁琐的手作中,泥土与墙壁有了更坚固的融合,守住了千年时光侵袭。而王亚林坚持古法制作,亦希望自己作为敦煌壁画的追随、守护者可以以最大的诚意,将壁画之美原原本本传承下去。

  筑梦:牵手古今飞天

  “如果说,我还有哪些不同,可能我是敦煌人,对家乡的自豪和热爱成为我艺术路上不竭的动力。”王亚林自豪自己是敦煌人。

  作为被这片世界文化艺术热土滋养的人,王亚林从小就跟着父亲去莫高窟,高中更是遇到改变人生的美术老师史煌玉。史煌玉老师的父亲史韦湘是较早来敦煌研究临摹壁画的大师之一,有着厚重的家学渊源,文化传承的力量为王亚林积蓄了丰厚的滋养。

  后来,王亚林又师从常沙娜、唐秀玲、张艺学习绘画,得到何家英、胡明哲、唐勇力等名师指点,成长为敦煌艺术的本土守护人。

  用自己的色彩,拿自己制作的地仗层绘制壁画,王亚林将敦煌艺术的每一步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而在古今飞天交汇的地方,王亚林用一张张飞天壁画讲述着敦煌的故事。

  “飞天是吉祥如意的化身,每一条飘带都是那样灵动,展现了古人高超的绘画技艺。”王亚林表示,画飞天是传递吉祥,更是对古人艺术的致敬。

  当神舟十五号飞船返回舱搭载《飞天》壁画返回,6个月的太空之旅成为飞天古今交汇的最好呈现。作为敦煌人,这是王亚林为家乡做的事情,也是艺术长河里又一次古今与未来的对话。

  “作为当代敦煌壁画的守望者,我希望自己的努力可以在古今艺术的沟通中点亮未来,用当代色彩将敦煌壁画之美永续传承。”王亚林说。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