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壁画里的中国】在榆林窟 与千年色彩“对话”
“何以中国·壁画里的中国”当AI遇见小飞天 网络主题宣传活动

央广网瓜州10月31日消息(记者魏晋雪)深秋的祁连山余脉,榆林河谷依然静谧。沿着峡谷一路向南,两岸峭壁如削,河水潺潺,仿佛一条时光隧道,将人引向千年前的生活现场。

榆林窟一景(央广网记者 魏晋雪 摄)
10月30日,“何以中国|壁画里的中国·当AI遇见小飞天”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甘肃省瓜州县榆林窟,一同感受来自千年前古人的智慧与艺术灵光。
榆林窟,又称万佛峡、榆林寺,坐落于瓜州县城以南约70公里的戈壁峡谷中。因其壁画内容、艺术风格与敦煌莫高窟一脉相承,被誉为莫高窟的“姊妹窟”。它开凿于北魏时期,延续至清代,跨越千年。

榆林窟第25窟-南壁-观无量寿经变之乐队(央广网发 敦煌研究院供图)
据悉,榆林窟现存43座洞窟,其中东崖32窟、西崖11窟,5200余平方米壁画,244身彩塑,分布面积逾11万平方米,1961年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沿栈道缓步前行,崖壁上层层叠压的,是时光的印记。
榆林窟第25窟是中唐时期的艺术高峰,壁画至今仍保持着惊人的完整性。北壁的《弥勒经变》与南壁的《西方净土变》构图严谨、色彩绚丽,菩萨衣袂飘飘,飞天姿态灵动,极乐世界楼阁巍峨、宝树成行,展现出盛唐绘画的恢弘气象与高度成熟的宗教想象力。

榆林窟第3窟-西壁-唐玄奘与孙悟空(央广网发 敦煌研究院供图)
榆林窟第3窟,仿佛打开了“西夏社会生活图鉴”。在该窟东壁南侧保存了一幅千手千眼五十一面观音图。周边绘有七宝、乐器、兵器、宝池等元素,并融入农业与手工业工具,包括锹、镐、锄、犁、耙、斧、锯、镑、剪、尺、规等器具。画面左右对称描绘犁耕、踏碓、酿酒、锻铁及舞蹈场景各两幅。
其中,《锻铁图》里,竖式双木扇风箱连续鼓风,炉火炽烈,为西夏兵器锻造提供高温保障;《舂米图》以杠杆原理踏木舂谷,粮堆、簸箕一应俱全,中原农耕技术在西夏落地生根;《酿酒图》中,两名妇女吹火、持钵,灶台上陶壶冒汽,家庭小酿香飘千年;《犁耕图》再现“二牛抬杠”,扶犁扬鞭,石峡深处的西夏田野似可闻耕牛哞叫。

榆林窟第25窟-北壁左侧-弥勒经变之一种七收(央广网发 敦煌研究院供图)
讲解员告诉记者:“这些比《天工开物》早三四百年的画面,却已经把科技史‘写’进了壁画。”
深藏在戈壁峡谷中的榆林窟,保存了丝绸之路中西文化和民族文化交融的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技价值,在中国中晚期佛教石窟寺壁画艺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 2025-10-24“何以中国·壁画里的中国”当AI遇见小飞天 网络主题宣传活动
- 2025-10-31【何以中国·壁画里的中国】在壁画中 相遇千年时光
- 2025-10-30何以中国|壁画里的中国·甘肃:借“穿越之眼”,看见“如我愿”的千年盛世
- 2025-10-30何以中国|壁画里的中国·魏晋“地下画廊”里的自洽答案:没有什么烦恼用一顿烤肉解决不了的
 
                 西北角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