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玉门:千亩棉田白如雪 智能种地效益高

2025-10-30 16:33 来源:中国甘肃网

  深秋时节,玉门市柳湖镇4000余亩棉田迎来丰收,大型采棉机在无垠的“白色花海”中往复作业,于广袤田畴间铺展出一幅壮美灵动的“银绒画卷”。

  “以前我家的地东一块西一块,播种、浇水、收割全凭人力,辛苦一年也剩不下多少。如今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零散地块整合成片,农机直接开进田间,省心又省力,亩均收入也提高了!”岷州村农户马有才的一番感慨,道出了柳湖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今年以来,柳湖镇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农业转型升级的“先手棋”,流转土地2000余亩用于棉花种植,同步推进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及路网、渠网配套建设,让曾经的“零散碎地”蜕变为“连片良田”。

  在推进土地整合的同时,柳湖镇将高效节水技术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支撑,大力推广膜下滴灌与水肥一体化技术,依托智能系统实时监测土壤墒情与作物长势,精准调控水肥用量。此举不仅将灌溉周期缩短7天,使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40%以上,更实现棉花亩均增产60公斤,切实达到了“节水不减产、提质又增收”的三重效益。

  “我们始终坚持‘科技兴农’,积极引进新机械、推广新技术,既缓解了人工采摘劳力紧缺、成本高企的难题,又构建起全程机械化、水肥一体化、种植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为棉花增产、农户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柳湖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陈煜介绍说。据了解,今年全镇棉花种植机械化率超过90%,预计亩产可达330公斤。采收后的棉花直接销往瓜州、金塔等地的纺织企业,实现从“田间”到“车间”的高效对接。

  棉花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也带动了种子农资经营、农机销售维修、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关联产业协同发展,为农户开辟了“土地流转得租金、就近务工挣薪金、产业增收享红利”的多元增收渠道,让群众真正从产业链中获益。

  柳湖镇岷州村农户侯建林就是其中之一:“去年镇上组织机械技能培训,我学了装载机、挖掘机操作,拿到证后在周边工地干活,月收入7000元左右,农忙时回家参与棉花种植管理,还能再挣一份钱,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以高标准农田为基础,以科技为引擎,以多元增收为路径,玉门市柳湖镇正持续推动农业与科技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棉花产业与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新业态融合发展。这片绵延壮美的“银绒画卷”,不仅记录着当下的丰收喜悦,也正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生动足迹。

  通讯员 卢晓 王旭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