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金秋棉田绘“丰景” 科技赋能促增收

自动采摘机收获棉花 玉门融媒体中心供图
金秋时节,玉门市1.29万亩棉田迎来丰收。广袤田野间,雪白的棉桃迎风吐絮,数台自走式打包采棉机整齐穿行,一次性完成采摘、压缩、打包等工序,雪白的棉海与忙碌的机械构成一幅动人的丰收画卷。
“今年的棉花品质特别好,一亩地能收500公斤!”玉门市花海镇棉花种植户陈鹏伟站在棉田边,看着采棉机高效作业,脸上满是笑意说:“以前人工采摘又累又慢,现在机械采收,二百亩地一天就能收完,省时又省力,咱们农户的收成更有保障了!”
高产高质的背后离不开科技的加持。随着“指尖上的农业”的推广,今年,玉门市为农田装上了“智慧大脑”,农作物生产水平和综合收益得到明显提升。
“我们的智慧农业物联网云平台集成了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农业事情监测、专家问答等十几个功能模块,全方位、多维度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同时,今年我们新引进了多光谱无人机,通过AI技术生成处方图,精准识别病虫草害区域,可减少农药使用20%,降低了生产成本。”玉门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农艺师兰挚谦说道。
兰挚谦提到的多光谱无人机是玉门智慧棉田的一大亮点。通过安装在高空中的摄像头和传感器,以实时采集棉田的图像和数据,对棉花的生长状况进行智能分析。在玉门市智慧农业指挥中心内,技术人员正操作着系统,调出多光谱无人机拍摄的棉田影像。棉花产业建立起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体系,让棉农不仅能通过手机软件远程监测田间情况,还能及时掌握市场信息,优化生产决策。
近年来,玉门市持续推动棉花生产向全程机械化、智能化转型升级,通过推广标准化种植、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培育专业化服务组织等举措,不断提升棉花产业的综合效益与市场竞争力,不仅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作业效率,也有力推动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下一步,我们将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广运用智慧农业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智慧农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努力实现农业生产从粗放型向精准型的转变,大力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农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提质增效。”玉门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国柱说道。
通讯员 卢建飞 肖丽 王雨晨
- 2025-10-28漳县:淫羊藿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 2025-10-28临泽:“小白猪”变“小金猪”生猪养殖好“钱”景
- 2025-10-28【决胜收官“十四五”】华亭:五年攀高逐新 奋进谱写华章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