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收官“十四五”】民勤:全链牧歌新 “羊”帆再起航

深秋时节,河西走廊东端的民勤绿洲,天高云淡。
石羊河两岸,连片的养殖棚舍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预示着一年中最丰盈的收获。这片以治沙闻名世界的土地,如今正以“中国肉羊之乡”的金字招牌,在“十四五”的征程上,绘就一幅产业兴旺、百姓富足的壮美画卷。
文化铸魂,厚植产业发展根基
地处丝路通衢,民勤坐落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汇处。在这片土地上,养羊不仅是世代相传的生产方式,更深深融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从日常饮食到居住穿戴,从民间艺术到节庆礼仪,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逐渐从单纯的家畜升华为象征吉祥的文化符号。
历史考证表明,民勤养羊传统源远流长。沙井文化遗址出土的“羊型铜牌饰”见证着距今2800多年前的东周时期,已有先民在此牧羊生息。史料记载,当时驻牧于此的匈奴民族曾将优质肉羊作为贡品,进献给西汉王朝。而经中国科学院院士任继周等学者考证,民勤白亭海正是汉代苏武牧羊的“北海”故地,这段历史佳话为民勤羊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们融古汇今,坚持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让积淀深厚的羊文化成为驱动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民勤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辉明介绍,基于这一思路,“十四五”期间,民勤将打造“民勤肉羊”区域公共品牌作为核心战略。一方面,为品牌“讲故事”,将“沙井文化”遗址、苏武牧羊传说等独特的历史文脉深度融入品牌定位与传播;另一方面,为品牌“强支撑”,依托其羊肉无腥不膻的卓越品质,成功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品牌的硬核竞争力,擦亮了这块源自历史、成就于当下的金字招牌。
此外,在民勤,羊肉烹饪已发展成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柴火烤全羊、全羊汤沙米面条、羊肉绑份子、锁阳羊肉等特色美食,既是重大节庆和招待贵客的必备佳肴,也让“看景上杭州,吃羊到民勤”的美誉广为流传。以此为契机,“十四五”期间,民勤县积极推动产业融合,深度开发特色羊肉美食,大力发展乡村餐饮与特色旅游,形成了“以餐促旅、以旅带产”的良性循环。这条“文化+产业”的新路径,有效延伸了价值链,为县域经济注入了全新活力。
如今,民勤县深厚的羊文化传承爆发出巨大的产业能量,成为驱动肉羊产业跨越发展的核心引擎。随着“民勤肉羊”成功入选“甘味”农产品“好中优”产品目录,不仅实现了品牌价值的“关键一跃”,更在实践层面将文化底蕴转化为乡村振兴的产业盛景,为这五年发展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创新驱动,激活全域振兴动能
民勤,河西走廊的生态锁钥之地,犹如一柄绿色的楔子,紧紧扼守在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之间,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然而,这片在风沙线上坚韧生存的土地,却拥有着发展农牧业的黄金禀赋。它坐落在北纬38°的黄金地带,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干燥气候与天然隔离条件,为现代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理想的自然环境。
“‘富矿精开’,民勤土壤矿物质富集,孕育了苜蓿、茴香等150多种营养丰富、气味芬芳的耐盐碱牧草。”民勤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洪彬介绍,依托这一资源禀赋,“十四五”期间,民勤县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建设养殖基地、发展专业合作社和示范户,创新推行“企业带基地、基地带大户、大户带整村”的发展模式,推动肉羊养殖走向规模化、集群化发展道路。
深秋的民勤,家家户户的场院里堆起了金黄的草料,空气中弥漫着收获的气息。在大滩镇北东村,干部群众正忙着谈羊事、干羊活、盘算着今年的“羊财”。养殖户李建功信心满满:“最近刚出栏20多只羊,收入一万多元。现在存栏35只,准备借助‘联户养殖’新模式,扩大养殖规模,实现标准化生产,让小农户更好对接大市场。”这样的致富故事在民勤比比皆是。
在大坝镇胡杨园农林牧产销专业合作社,一场以“优种”为核心的产业升级正在推进。“我们坚持以本地优良品种为母本,全面引进多胎、肉用性能突出的湖羊,系统开展经济杂交。”合作社负责人李玉开介绍,通过这种创“芯”育种模式,旨在优化种群结构,培育兼具适应性与高产性的新品种,为民勤肉羊产业从传统数量增长向高质量效益发展提供硬支撑,构筑起产业竞争的新优势。
“回顾‘十四五’,我们始终将‘家家建棚、户户养羊’的群众性生产模式,作为夯实产业根基、推动提质增效的核心抓手。”刘洪彬表示,如今,星罗棋布的专业村、蓬勃发展的繁育户和标准化的育肥小区,共同勾勒出民勤肉羊产业“点、线、面”协同发展的壮阔图景。这既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坚实的“硬支撑”,也为“十五五”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新动能”。

链式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民勤肉羊产业,优势在“特色”,核心在“链”。
面对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从松散联接到紧密协作、从单点带动到集群发展的深刻变革,“十四五”期间,民勤县以全产业链建设为主线,统筹内外市场,通过延链补链强链,持续放大产业聚合效应,推动肉羊产业实现质的飞跃。
在民勤县纯种湖羊种羊场内,现代化智能羊舍整齐排列,自动刮粪机、智能新风系统等设备有序运转,为种羊生长提供了优越环境。“我们通过提纯复壮、选育选留,充分发挥湖羊耐粗饲、繁殖力强的优良特性。”民勤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福德介绍,种羊场创新推行“贷羊还羊、借种收羔”模式,为全县种羊扩繁场、养羊专业村和繁育户持续提供优质种源。在夯实种源基础的同时,民勤县将目光投向产业链中下游的加工环节。
在民勤县同泽农业有限公司加工车间里,现代化羊肉精深加工生产线高速运转,工人们娴熟地将羊只精细分割成全排、半排、羔羊肉卷等十余种产品。“我们主攻高端餐饮、大型商超等渠道,同时积极拓展电商平台,让民勤羊肉搭乘数字快车直达消费者。”公司总经理武得虎说,这套从牧场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不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更打通了市场销售的“最后一公里”。
为确保产业可持续发展,民勤县在政策支持上下足了功夫。“十四五”期间,该县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横向聚焦协作链、纵向瞄准供应链,围绕“羊”产业精准发力。从饲草料种植收贮、良种引进繁育,到标准化养殖、屠宰加工升级,各环节都享受到精准的奖补扶持,推动全产业链“首尾相连、上下衔接”形成了三链协同的发展格局。
针对肉羊产品对外销售的特殊需求,民勤县还创新探索出符合县情的冷链物流模式。通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支持企业建设预冷集配中心、仓储配送设施,购置专用冷藏运输车辆,有效补齐冷链物流短板,确保民勤羊肉能够“鲜”行天下。
染白绿洲满天云,洒向市场遍地香。站在“十四五”收官的历史节点,头戴“中国肉羊之乡”桂冠的民勤县,正以“农牧结合、生态循环”为航向,以全链条升级为抓手,加速推动肉羊产业提质增效,为“十五五”高质量发展的开篇画卷,添上浓墨重彩的“羊”业华章。
通讯员 马爱彬
- 2025-10-29【决胜收官“十四五”】民勤:织牢产业“金”链 启步发展新程
- 2025-10-29庄浪:白菜“住”大棚 丰收“钱”景旺
- 2025-10-29玉门:金秋棉田绘“丰景” 科技赋能促增收
- 2025-10-29西和:小半夏做出大文章 科技赋能促振兴
 
                 西北角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