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特色产业串珠成联 田间地头“丰”景如画

从戈壁温室的番茄红,到田间地头的马铃薯黄,再到挂面厂房的“银丝”闪,民乐县用特色产业串联起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祁连山脚下奏响了一曲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丰收乐章。
规模化基底 田间铺就产业“五线谱”
祁连山北麓的沃土上,民乐县用规模化种植勾勒出特色产业的基本轮廓。粮食种植以69万亩的稳定面积筑牢安全底线,而马铃薯、中药材、高原夏菜、制繁种四大特色产业则形成“15+20+10+15”万亩的核心布局,69个千亩标准化示范基地如同音符散落田间,为丰收乐章奠定基调。
科技赋能 戈壁奏响“创新变奏曲”
科技的注入让昔日荒滩焕发新生。在百万平米智能温室集群,“光伏+智能温室”模式上演着戈壁变绿洲的奇迹:物联网中控系统精准调控温湿度,基质吊架立体栽培技术提升空间利用率,生物防治让番茄达到绿色标准,亩均产值跃居全国首位。金山二号水库的18兆瓦水面光伏项目为温室提供清洁能源,番茄秸秆经堆肥100%还田,形成“种植-发电-循环”的生态闭环,年产值突破百亿的同时带动1500人就业,人均年增收超4万元。

三产融合 全域唱响“协同交响曲”
“农业+工业+文旅”的深度融合,让丰收的内涵不断延伸。工业端,10万吨白酒产业园、PVB功能膜等项目推动产业升级,2025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激增30.4%,滨河、爱味客等企业既消化本地农产品,又吸纳1.3万名劳动力就业;文旅端,扁都口景区串联起田园综合体、酒文化产业园等景点,23家精品民宿、600多户个体经营户在227线沿线崛起,0.6万人吃上“生态饭”,音乐节、采摘体验等业态让“田园民乐”品牌愈发响亮。

富民强县 田野回荡“幸福丰收曲”
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最终沉淀为群众的获得感。193个千亩以上特色基地吸纳2.8万名城乡劳动力就业,智慧养殖示范点带动百户农户转型,形成“土地增效+就业扩容”的双赢格局。在三堡镇挂面厂,62岁的非遗传承人谢维仟成为月薪8000元的技术骨干,儿子谢希栋返乡创业让百年技艺触网新生;在智能温室,搬迁群众从农民变身产业工人,实现“家门口就业、稳增收致富”的梦想。
通讯员 窦斌
- 2025-09-28静宁:金秋劳作正当时 苹果“换装”迎丰收
- 2025-09-28静宁:红果挂枝头科技酿“甜果”
- 2025-09-28玉门:千亩葵海金灿灿 丰收图景入画来
- 2025-09-28高台:辣椒产业奏响乡村振兴增收乐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