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重走西北角】聚焦青年叙事,共话新闻担当:兰大新闻学子赴中国青年报社交流座谈

2025-07-11 15:19 来源:中国甘肃网

  7月4日上午,第十五届“重走中国西北角”接力采访活动就业体验实践队北京线实地探访中国青年报社。

  中国青年报社编委、北京记者站站长刘世昕沿报社报史长廊展开叙事,以经典报道为文本载体,系统梳理中国青年报自1951年创刊至今的发展脉络。“新闻是历史的底稿,时代精彩记忆蕴藏其中”她把中国青年报的重要报道娓娓道来,“三色报道”开创中国调查性系列报道先河,中国经典特稿写作的开山之作《北京最后的粪桶》,灾难报道中的经典作《回家》……“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她强调,中国青年报始终做到“关心青年人,剖析青年内心”,传达正确价值取向。

师生参观中国青年报社 甘小川/摄

  在融媒云厨,刘世昕通过两部AI技术演示短片向同学们讲述了中国青年报构建起的技术赋能可视化叙事体系。她表示中国青年报始终调整自身,与时俱进,通过这种“技术赋能+专业把关”的双轮驱动模式,生动诠释了“站在时代最前沿”的青年理想。

  参观结束后,团队同中国青年报社进行座谈交流。座谈会上,中国青年报社党委常委、副总编辑吴湘韩介绍了中国青年报总体情况、改革发展及队伍建设。他特别提到,近几年,为紧跟时代潮流,中国青年报提出了智慧生态AI系统,以AI赋能新闻报道;借助可视化技术,与AI科技新型文化业态深度融合,形成协同联动,集约高效的内容生产体系。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周兆瑜向中国青年报社表达了感谢,详细介绍了学院的发展历程、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内容。他希望学院加强与报社的联系,在实习实践方面建立合作,他向校友发出邀请,希望校友能回到母校,为学生讲一课。

师生进行座谈交流 甘小川/摄

  中国青年报社人事处副处长狄婷婷对同学的就业实习提出建议,鼓励新闻学子关注政策需要,提升专业能力,依托学科交叉培养机制构建复合知识结构。中国青年报社评论部主任王钟的提到,作为面向青年人的媒体,中国青年报一直关心青年关心的话题,不脱离青年人关心的东西是青年报一直追求的目标。

  中国青年报记者、兰州大学1989级校友郑燕峰对活动高度赞扬,他希望此行能开拓视野,了解新闻学发展趋势,建立信息链接。

  中国青年报记者、兰州大学2014级校友刘言介绍了中国青年报的不同平台定位,他说:“微信账号主要以大学生为用户对象,致力于满足大学生群体的信息需求和提供贴近他们生活的新闻内容。”

  中国青年报记者、兰州大学1998级校友李桂杰结合自身经历,建议同学们要坚定自己的选择;她认为,学新闻就是来吃苦的,做一名真正的记者其实挺好的;她鼓励同学在大学时便做好充足的准备,对未来目标就业企业进行全面了解,同时培养持久的阅读和写作习惯。

  在本次交流活动中,同学们近距离领略中国青年报丰富的历史积淀与前沿的创新精神,并且深切意识到新兴技术在媒体领域的广泛应用已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同学们认识到了关注国家政策导向、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强化跨学科知识学习等的重要性。

师生进行合影留念 甘小川/摄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4级本科生张珂茵;指导教师周兆瑜、李娜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