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以“微克必争”决心交出“兰州蓝”答卷 “三端”发力 助力“气质”提升

2025-04-15 09:37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兰石化打造“无异味”工厂

  “兰州蓝”下的惬意生活

  春日的兰州黄河两岸,蓝天碧水相映成趣,无论是漫步滨河路,还是露营草地间,都能让人感受到“兰州蓝”带来的惬意生活,这背后离不开兰州市以“微克必争”的决心和信心,紧盯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奋力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提质进位。

  “三端”协同发力 助力“气质”提升

  每年供暖期刚结束,“冬病夏治”工作就接续而来。加快分散供热主体整合移交,着力构建“一城一网、一网多源、互联互通、互为备用”供热格局,是我市深化燃煤污染治理的重要举措。

  2024年,城关区广武门街道将“冬病夏治”工作的重点聚焦到“老、旧、散”的黄河沿片区。从四五月开始,一方面组织社区网格员对黄河沿15号等40户还在用燃煤小火炉取暖的居民进行摸排走访,向他们普及使用小煤炉的安全隐患和对空气造成的污染;另一方面快马加鞭地对接兰州热力集团有限公司城关供热分公司,现场勘察、测量黄河沿区域是否符合改造条件,6月底前就完成了新建室外供热管网、新建供热检査井等867平方米的改造工作。11月1日,当集中供热的暖气片慢慢温热起来,这里的居民们终于结束了使用小火炉取暖的历史,也为“兰州蓝”贡献了一份力量。

  近年来,兰州市坚持从热源、管网、用户“三端”协同发力,在管网、热源改造的基础上,还加大劣质煤、有烟煤管控力度,开展清理整治无证照煤炭经营场所专项行动,杜绝不符合要求的散煤进入市场流通,同时,组织网格员进家入户收缴和置换劣质煤、木材,降低散煤污染率。“今年,我们将积极谋划实施城区及周边重点区域居民散煤及其大气污染物‘双清零’行动,项目完成后预计可削减散煤使用量1.7万吨。”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科科长孔繁涛介绍。

  废气变硫磺 减排又创收

  “我们实施了大小乙烯裂解炉低氮燃烧改造,现在加热炉废气确保能达标排放。同时,完成了硫磺装置尾气超低提标改造,它的意义在于废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会大幅降低,根据测算,每年能增加硫磺回收能力1.5万吨,在污染减排的同时还能变废为宝,可谓一石二鸟。”4月9日,兰州石化公司质量健康安全环保部环保风险管理组组长黄晓星向记者介绍了“无异味”工厂背后的奥秘。

  作为地处黄河上游、紧邻黄河干流的大型石化企业,兰石化在黄河流域中的区位特殊。因此,兰石化将环保指标作为关键指标来控制,将环保设施当作生产装置来管理,建立了环保管理、环保运行、环保监督检测机构,设立了“油气不上天、油污不落地、排放不超标”的管控目标,自“十三五”以来累计投资约12.55亿进行环保达标升级和隐患治理,完成了重油催化烟气、废酸资源化等改造项目,攻关了VOC异味管控、油气回收设施等专项监督及环保难题,开展了常态化动静密封点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对100多万个动静密封点建立动态数据库,推动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近年来,我们的排放废水、废气污染物总量及固废处置量逐年降低。接下来,我们还会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大力推动节能改造和污染物深度治理,处理好发展和减排、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奋力打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企业。”黄晓星说。

  兰州市生态环境部门不断深化固定源污染治理,推进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升级改造,全市燃煤发电企业均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7家重点工业企业全面落实冬防期间控浓度、控总量的“双控”措施,进一步压减工业排放总量。“目前,我们正在推进实施钢铁、水泥、焦化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全面摸底排查涉VOCs排放企业,实施‘一厂一策’整治;正在全面开展低效或无效治理设施排查整治和年销售量5000吨以下加油站的三次油气回收治理。”孔繁涛介绍。

  一张空气质量图 一盘生态治理棋

  晨起,打开手机首页的天气预报,你往往会同步看到一份空气质量报告和空气质量地图:从绿到黄再到红的颜色标记会直观地提示空气质量水平,AQI(空气质量指数)会用数字量化的形式给出更精准的提示,当日的主要污染物是什么?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均值有多高?接下来,你可以根据这份报告适当安排当日的外出活动和健康注意事项。你可知道,这份“空气指南”缘何而来?

  “我们会根据空气质量监测网实时数据变化情况,24小时分析调度,时预警、时调度,及时与气象部门及空气质量预报团队开展会商研判,预报未来1至7天的环境空气质量,对污染潜势进行预测,及时调整管控重点,发布管控指令。”孔繁涛介绍,近年来,兰州市生态环境部门不断提高大气污染防治“技防”能力,通过激光雷达扫描、污染热点走航、空气质量微测网、无人机全域巡航取证、机动车红外遥感检测、工业企业在线监控、秸秆焚烧远程监控等多种手段组成监测、监控体系,初步形成了涵盖高架源和低空源、固定源和移动源、从地面到空中的立体式大气污染防治技防大数据系统。

  有了“一张图”的科学指导,全市大气污染防治更有了下好“一盘棋”的管控格局。针对扬尘治理,住建局、自然资源、水务、城管环卫等部门会按照各自职责对辖区工地开展巡查管控,督促各类施工单位严格落实工地围挡、湿法作业、道路硬化、裸露土地、车辆密闭、车辆冲洗“六个百分百”抑尘措施,推进建筑垃圾(渣土)运输车辆违法违规行为专项集中整治行动;针对餐饮业油烟等面源污染,市场监管、生态环境、城管执法部门持续开展联合督导……

  ■记者手记

  走进城关区广武门街道黄河沿片区,曾经的小火炉已被集中供热取代。过去居民冬天烧煤炉,不仅呛人,安全隐患也让人揪心,如今就连社区网格员也放下了心中的这块石头。走进兰石化厂区,裂解炉低氮燃烧改造项目正在高效运转,夕阳晚霞下的厂区就像一座花园式工厂,“无异味”工厂更让人“安全感”十足。走进银滩湿地公园,健身工作室主理人杨先生把当日的训练场地安排在了蓝天绿草的户外,让人感受到蓬勃的生命律动。

  当环保理念融入城市发展血脉,当科技与责任共同发力,“兰州蓝”也成为兰州最动人的城市名片。下一步,兰州市将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为核心,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抓手,以减少重污染天气和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大气环境突出问题为重点,持续打好产业治理、燃煤治理、交通治理、面源治理、能力治理、生态治理攻坚战,进一步提升“兰州蓝”治理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兰州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赵文瑞 文/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