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陇人相

【陇人相200期】公路人吕乔艳:守隧护桥不负橘色荣誉

2025-03-26 15:32 来源:中国甘肃网

  位于刘家峡水库的刘家峡黄河大桥被誉为“西北悬索第一桥”,经过之人无不为其雄伟而感叹,特别是高达64.5米的双塔尖更是俯瞰蓝色黄河,居高临下。

  站在双塔上会是一种什么体现?一般人永远不会有这样的经历,但是临夏州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职工吕乔艳就必须爬上双塔,为大桥体检,虽然可以从最佳视角俯瞰蓝色黄河,却要拥有巨大勇气。

  这就是吕乔艳的公路人生,在守隧护桥中捍卫属于公路橘的荣耀。

  在S106线,有一座西北跨越黄河最大跨径的桥梁,它就是著名的刘家峡大桥。大桥全长568米,主跨536米,桥面全宽15米,塔柱主体高度达64.5米。

  为保证刘家峡大桥运行安全,吕乔艳不惧危险,胆大心细,与技术人员一道,冒着高空风大、工作面小等困难,爬上刘家峡大桥主缆,对刘家峡大桥的桥面铺装、伸缩缝、人行道栏杆和护栏、主缆、吊索及索夹、主塔、支座、加劲梁、锚碇等进行了全面检查。

  他们在60多米的高空查看主缆涂膜有无粉化、开裂、起泡、脱落和锈蚀等病害,进而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有针对性地采取养护措施提供了依据。

  吕乔艳说,如果不爬上去,作为守桥的公路人显示是不合格的,每次爬上大桥看着蓝色黄河,都有一种自豪感,大桥平稳运行,就是守桥人最好的礼物。

  2012年,37岁的吕乔艳转业后,被分配到临夏公路段南龙养管站工作。从此,接近不惑之年的他,凭着一把铁锹、一把扫帚,踏上了养路工这个平凡的岗位。

  刚到南龙养管站,为了弥补在公路养护方面知识的欠缺,吕乔艳白天就跟着老职工认真学习公路养护技术,什么脏活累活都抢着干,晚上就伏案苦读,刻苦钻研公路养护方面的知识。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掌握了公路养护的基本操作技术,划线、开槽、油路修补、平整路肩样样在行。

  2021年,吕乔艳被调到了临夏公路段S106线隧道站担任副站长。

  S106线临夏至永靖段是临夏市通往永靖县的重要通道和捷径,人流车流量密集,在节假日日车流量可达18000辆,这条路在雨雪天气易发生水毁和交通事故,安全保畅形势十分严峻,隧道站桥隧养护任务也异常繁重。

  为此,吕乔艳利用隧道站监控设施,加强应急值守和视频监控,组织值守人员24小时坚守在岗位上,确保发生险情时能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排除险情。

  2021年4月24日凌晨,临夏公路段管养的S106线境内突降暴雨。受强降雨影响,省道S106线K50+139张家塬1号隧道和2号隧道之间棚洞处突发泥石流堵塞沟道涌入隧道,棚洞被泥石流填满,并延伸两边隧道达30米,造成交通中断。

  张家塬隧道内全是泥泞,昔日干净的隧道已面目全非,一幕幕险情让人触目惊心,但是抢通公路的坚定信念让吕乔艳忘记了恐惧,他不顾暴雨、泥石流随时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全体抢险人员一起涌进泥潭,清理淤泥,全身心地投入到公路抢险保通作业中……经过长达19个小时的抢修后,交通恢复了正常通行。

  临夏州积石山县6.2级地震发生后,吕乔艳和同事们随即对刘家峡大桥和3座长隧道所在的S106线路段进行排查,虽然余震不断,但是强烈的责任感让他战胜了恐惧,经过快速查看,刘家峡大桥并没有明显损失,隧道通行正常,他们才松了一口气。  

  吕乔艳用行动践行者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孜孜以求、甘于奉献的公路人精神。

  多年来,他多次被单位评为“先进生产者”“优秀共产党员”,荣获“甘肃最美公路人”称号。

  本期陇人相: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宋芳科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