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千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风”。“疳娃娃”是西北地区的特殊民俗文化,在华亭市西华镇有这么一位疳娃娃手工技艺传承人——关小利,她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着这份传统。
走进关小利家,映入眼帘的是各式各样的疳娃娃。今年58岁的关小利,是平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疳娃娃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她坚持制作手工疳娃娃已经三十多年了。
“从小就特别喜欢做手工艺,我觉得自己做的不只是一个疳娃娃,更是对传统非遗民俗文化的传承、传播。”关小利说。
每年正月二十三前后,关小利和家人就着手准备制作疳娃娃所需的各种材料。“疳娃娃”以蛋壳为首,彩纸为衣,关小利根据不同的疳娃娃形象,一笔一划,细心勾勒出手中“姑娘”“相公”的精致五官,同时她还巧妙运用彩纸、剪纸为疳娃娃打造出各式各样的小饰品和鞋子,然后借助竹棍支撑身子,进行最后的组装连接。
为了遮住脖子处的接茬,关小利会给所有疳娃娃都围上一个漂亮的围巾,至此,一个彩色喜气、极具传统民俗文化特色的疳娃娃就做成了。
近些年,关小利除了做些传统纸扎疳娃娃,还积极探索直播线上平台,让传统技艺“触网”焕新。
关小利一直致力于把疳娃娃制作技艺传承、保护、发展下去。2023年,关小利在非遗工作人员的热心帮助下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她创作的纸偶作品《燎疳娃娃》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甘肃民间工艺作品展览”中被评选为优秀作品。
“传承‘非遗’”让传统文化发展的更好、走的更远,是我一直以来追求的梦想。”关小利说道。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参与和制作疳娃娃,正月二十三,关小利带着她精心制作的疳娃娃走上街头,向群众宣传疳娃娃,不少路过的市民都被吸引,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疳娃娃,深受大家喜爱。
本期陇人相: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宋芳科 通讯员 雷瑞 刘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