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白银

白银:党建引领下的“社区蝶变”——工农路街道颐和社区创新社区多元治理新模式见闻

2025-01-14 09:25 来源:中国甘肃网-白银日报

  原标题:党建引领下的“社区蝶变”

  ——工农路街道颐和社区创新社区多元治理新模式见闻

  白银融媒记者 苏黎明 通讯员 宋勇锐

  白银区工农路街道颐和社区着眼居民关心关注的“大小事”,大力整合社区各类资源,不断创新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积极探索“党建+平台+志愿”协同联动模式,社区治理活力不断激发,效能持续提升。

  ——党建引领,把能用的资源都利用起来。“党建引领,社区党委不能单打独斗、唱‘独角戏’,而是要把大家统领起来,搞好衔接组织服务,充分发挥辖区企事业单位组织、志愿者、外卖小哥等社会群体的力量。”在颐和社区党委副书记马燕看来,社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主要看有没有把辖区的资源整合起来,能不能把辖区的各种力量利用起来,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推动社区问题的解决。

  颐和社区坚持把党建贯穿社会治理的各方面、全过程,建立“基层党建+社区治理”双网共建格局,形成“社区党委—小区(网格)党支部—片区(子网格)—楼栋(微网格)”的四级网格体系。积极发动75名楼栋单元长、86 家商户、快递小哥、外卖送餐员等爱心志愿者们加入网格员队伍,打通了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2024年,该社区网格员志愿队伍共核实采集人口信息7370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42起、安全隐患排查97件,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33件。

  ——搭建平台,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颐和社区积极探索“居民群众在哪里,协商议事就在哪里”的工作法,建立了“两平台一队伍”工作机制,即以社区“大党委”成员、物管会、物业、热心居民、辖区政协委员、社区工作人员等多元力量为主的“协商议事平台”,以党委成员、共筑共建单位、街道等部门干部为成员的“政社协同平台”;由“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物业人员+网格员+居民志愿者”组成的“和事佬”巡逻志愿服务队。在“两平台一队伍”工作机制统合下,辖区治理忙而不乱,比以往更加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

  “依托‘民主协商’议事平台,我们会定期收集群众的意见和诉求,能现场解决的现场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通过召开协调会进行解决,涉及多个部门的,就启动‘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马燕说。

  在各方的积极努力下,2024年,颐和社区通过议事协商先后解决噪音污染5起,小区楼顶漏水5件、小区院内地面恢复3处,切实做到了“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社区居民的生活更加的暖心、顺心、舒心。

  针对颐华苑小区商铺和住户忧心的天然气管道安全问题,“和事佬”们连续上门10余次,找症结、排忧难,居民拍手叫好。“‘和事佬’志愿服务队对我反映的事儿很上心,不厌其烦,很令人感动。”自己上报的安全隐患得到及时解决,社区热心居民杨惠贤非常开心,“社区就是一个大家庭,能为这个大家庭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我也很有成就感!”

  如今,在颐和社区,电动车充电、噪音扰民、垃圾清运等居民诉求,都通过社区民主协商平台、“睦邻议事厅”一起讨论解决,居民的归属感更强,参与的积极性也愈来愈高。

  ——干出成效,激励机制是关键因素。颐和社区立足实际,以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还积极探索“积分兑换+志愿服务”治理模式,在充分征求居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积分管理细则,根据党员、志愿者、居民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情况,赋予相应的积分。参与服务活动的志愿者每季度末可凭借积分兑换卡到社区兑换毛巾、卫生纸、水杯等生活物品。

  “这个积分反响还不错,通过参加志愿活动能兑换毛巾等一些生活用品,很有吸引力,大家都愿意参加。”社区网格员马文琼说。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 150 名志愿者兑换到了垃圾桶、板凳、拖把、毛巾、洗衣液等礼品。颐和社区通过“奉献—积分—回报”实现了志愿服务良性循环,激活了居民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内生动力。

  除了积分制,“点单式”服务也很受居民青睐。颐和社区党委依托网格体系,采取入户走访、问卷调查、发放便民服务卡、开通热线电话等多种方式,收集居民的诉求,形成“需求清单”。结合在职党员、驻区企事业单位、社区党员、社会爱心人士职能优势形成“资源清单”,及时分享给社区。社区将居民“需求清单”同“资源清单”按类别进行匹配对接,形成“服务清单”,及时派发到对应单位、组织或个人。“接单”人员主动同服务对象沟通联系,细致了解对方具体需求,如约提供服务。

  “家里的地暖出了点问题,我打电话给社区后,很快就有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联系我了,服务确实很及时很到位。”说起的“点单式”服务,居民常双连连点头称赞。2024年,在职党员干部通过“点单”方式在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已达20余次。

  在白银,像颐和社区这样推进基层治理探索创新的社区还有很多,活动载体多样、内容丰富,有的侧重“一老一小”关爱,有的注重志愿服务项目实践和活动的开展……给居民带来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