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发挥区域优势 形成规模效应——兰州新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魏晓倩
时下,走进兰州新区西岔镇,民居错落有致,村道干净整洁,产业蓬勃发展……得益于“休闲西岔”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建设,西岔镇的乡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发展活力十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今年以来,兰州新区结合现代农业发展布局和“和美乡村”示范创建,优先选择区位优势明显、人口聚集度高、产业特色突出的地区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打造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三美融合”的新区乡村,形成集聚规模效应,辐射带动区域率先推进乡村振兴。
扮美乡村
“连点成线、连线成片、以带到面,形成可看可学、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将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成为农业高质高效带、农村宜居宜业带、农民富裕富足带。”
根据年初确定的目标,兰州新区印发实施《关于高质量打造“3+3”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实施方案》,全面建设临港中川、商贸秦川、休闲西岔3个乡村振兴示范带。
近日,兰州新区机场高速沿线,大片的油菜花竞相绽放,为兰州新区增添了一抹鲜艳的色彩。
“临港中川”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建设正是从这里开始。
按照“生态修复+规模化种植”的模式,兰州新区中川园区以机场西侧生态治理、两山及北部防护林建设等为重点,通过大田规模化种植和生态屏障建设,打造“现代生态景观农业展示带”,实现城市发展与休闲旅游、体育运动、现代农业相融合,形成“春赏绿,夏观花,秋揽彩”的生态景观带。目前,各示范带沿线村庄、旅游配套设施、道路、田园整治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已逐步完善。
彰显特色
“一带一主题”是兰州新区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的重要原则。兰州新区充分发挥各区域特色,因地制宜布局乡村振兴示范带。
兰州新区农林水务局副局长陈智新向记者介绍,为了让这3条示范带独具特色,兰州新区注重对沿线村庄历史、人文、生态、产业、旅游等资源的挖掘,以特色主题提升辨识度,推进基础设施、景观营造、公共配套和业态植入。
如今,发展方向已然明晰:
——以现代生态景观农业展示带与临港特色乡村度假区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临港中川”乡村振兴示范带上,史喇口乡村旅游景区已经开门迎客,集特色餐饮、风情民宿、文化展示、农产品现场加工、临港休闲于一体,以吃带住、以吃带游、以吃带购、以吃带赏的多业态交叉互补格局已然形成。
——以现代农业休闲带和都市市民休憩地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休闲西岔”乡村振兴示范带上,按照“农业公园+设施农业+文创项目+共享农业”的模式,集生态种植、共享农场、康养旅居、科普教育等多位一体的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区吸引了周边城市人群,拉动了餐饮、酒店、农家乐等消费,增加居民收入。
——以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带和十五分钟生活圈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商贸秦川”乡村振兴示范带上,通过挖掘“秦川文化”,以文引人;打造“职工驿站”,服务留人;培育“秦川味道”,美食聚人;发展“休闲产业”,环境宜人;重塑“秦川码头”,商气聚人;擦亮“乡村名片”,乡情留人。
突出优势
兰州新区西岔园区的岘子村、团庄村、漫湾村和陈家井村,曾经都是脱贫村。
如今,一条从岘子村到陈家井村全长约30公里,惠及2.6万人的“休闲西岔”乡村振兴示范带沿线正焕发出勃勃生机。示范带依托兰州新区现代农业公园、现代农业双创基地等做大了现代农业;依托新田苑综合体、秦东生态农场等乡村旅游休闲区做优了文旅产业;按照“一村一项目”,大力发展面条厂、榨油坊、土酒酿制、水产养殖等项目,做强了村集体经济。
“从开春到现在,我们已经销售近76吨面粉。”在村合作社领办的面粉厂里,漫湾村党支部副书记龚大壮向记者介绍,“我们将周边农户种植的小麦收回来磨成面粉销售,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打通了兰州新区和兰州市的多条销售渠道,如今大伙儿的干劲十足。”
西岔园区新康村的村民都是来自舟曲县的移民。在建设“休闲西岔”乡村振兴示范带的行动中,新康村发挥自身特色,开起了极具民族风情的农家乐,建起了土酒加工和腊肉加工作坊。
上半年,西岔园区接待游客4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89万元;村均集体经济收入20.35万元,同比增长54.12%;2800余名农民转化为产业工人就近就业,预计人均年增收3万余元……
家乡美了,群众富了,在“商贸秦川”乡村振兴示范带上,以融入产业、服务产业为重点,建设乡村集市、农产品交易市场等工作继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 2024-08-01【甘快看】我们的家园 幸福美好新甘肃 | 兰州榆中高原夏菜:黄土高原的绿色名片
- 2024-08-01兰州红古公安追回被拖欠农民工工资64万余元
- 2024-08-01兰州持续深化区域协同共建 谱写“兰西城市群”诚信篇章
- 2024-08-01兰州市建立巡察监督与财会监督贯通协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