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 2024重走中国西北角 >> 宁夏线

【重走西北角】一方印章上的大千世界——访银川市级非遗“贺兰石篆刻技艺”传承人何立宁

2024-08-01 15:11 来源:中国甘肃网

  贺兰石篆刻是一门选用宁夏特产贺兰石制作成印章,将书法、章法和刀法三种技法融汇于雕刻的传统手艺,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何立宁的篆刻工作室“镇北印社”坐落于镇北堡西部影城,店铺不大,柜台上布满各类印章式样。自1999年开业以来,它无声地伫立着,凭借墙上的每一道斑驳叙说着自己的过往和故事。  

篆刻工作室“镇北印社” 运欣 摄

  家学渊源,初窥门径

  “因为家人对书画篆刻很有兴趣,受家庭文化的熏陶,我小时候就开始接触篆刻。当时会选择很多的篆刻材料,例如木头、石膏等等,并不会仅限于贺兰石这一种石材。”

  何立宁的祖父是当地的教员,对书法、绘画和篆刻类的知识掌握较多,本人也非常热爱印章篆刻,将其作为自己的爱好。他有一个专门储存书画篆刻类作品的箱子,用来收藏自己喜爱的作品。当他发现何立宁也对篆刻怀有兴趣时,非常欣慰,鼓励何立宁继续探索,有时,他也会给何立宁提供一些启发性的点拨。

“镇北印社”室内陈列 运欣 摄

  何立宁的正式授业老师是他的父亲和二叔,二人分别在书法和美术上具备一定的造诣。在父亲的指导下,何立宁开始规范系统地学习“六体字”,包括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六种字体。那个时候,何立宁的日常生活总会和各类书法字帖“挂钩”,尤其颜真卿、柳公权等书法家的作品,更是他临摹的重点。

  “书法和篆刻是息息相关的,只有书法好了,才能把书法的‘神韵’和篆刻的‘金石味’巧妙融合,才有机会创造出好的作品”,何立宁如是说。

  何立宁的二叔毕业于吴忠师范学校,接受过比较专业系统的基础绘画、剪纸和书法等训练。少年时的何立宁常常能看到二叔的艺术创作,那些挂在墙上的书法或绘画的精妙作品,给何立宁带来了多样的“美”的享受。通过向二叔请教和探讨,何立宁也学到了不少美术知识。

  “基础美术对篆刻的布局来说是很重要的,尤其是美术中的对称图案,所以基础美术必须得学,必须得掌握”,何立宁目光笃定,一字一句认真地说道。

  因为家人的支持、个人的天赋和兴趣,就读高中前的何立宁已在篆刻上具备了良好的基础。三年的读书生涯,不仅使何立宁有机会阅读到更多的文献资料,而且帮助他在与篆刻相关的比赛中进一步锤炼自己的技艺。 

何立宁接受采访 运欣 摄

  对何立宁而言,高中时期的关键词是“自学”和“领悟”。

  大量的篆刻实践使何立宁得到了更多的经验反馈,使他更能体悟出篆刻的“金石味”。与此同时,何立宁也通过报刊杂志的途径和历代名家主动“对话”。“我父亲订的《中国书画报》和我在学校图书馆找到的《中国书法》杂志,是我自学篆刻的主要文献资料”,何立宁接着说道,“我主要在这些文献上学习书法和了解更多印的式样,当时还花功夫临摹过《钱君陶篆字千字文》”。

  随着知识的融汇贯通,何立宁逐渐对南朝书法家王僧虔“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的见解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贺兰石篆刻绝对不只是冷冰冰的印章雕刻,最让人动容的往往是与之共存的情怀和价值。

  “对一名文艺工作者来说,文艺作品能够体现出自己存在于世间的意义,得有留给后人的代表作品才可以”,何立宁缓缓说道。

  坚定选择,渐入佳境

  “最初的篆刻满足于给自己刻个名字,就是名章。后来主要参加篆刻类的比赛,既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也可以结识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和老师。再到后来,还可以加入一些社会组织。再往后,还能通过篆刻谋生,将它作为立身之本。”何立宁略微思考后,接着补充道,“但是说到底,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得有自己的代表作,有作品才能立事;得有自己的作品风格,绝对不能千篇一律。”

  中国的篆刻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其中涌现出不少的门派、门类和刀法,这段历史非常厚重。

  说起贺兰石篆刻的独特之处,主要还是在于材质不同。贺兰石质地细腻,非常适合作为篆刻原料。在挑选贺兰石时,优选没有裂缝、没有水线并且带俏色的,这样可以使工艺品的质量更高。此外,何立宁还对贺兰石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因为贺兰石是宁夏特产,更加具有纪念意义,由此制作而成的工艺品本身也会自带宁夏特色,更易得到观赏者的青睐。 

何立宁篆刻作品 运欣 摄

  贺兰石篆刻技艺有六道基本工序,分别是磨印、上稿、刻印、修边、铃印和刻款。然而,在具体的篆刻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却远不止于此。阴刻和阳刻、中山篆和鸟虫篆等,都曾让何立宁感到棘手。

  “鸟虫篆是篆刻中的一种写法,相当于防伪字,例如,汉字本身是一横,在它的写法中就变成了一只鸟。一般人是看不懂这种变化的,只有熟悉这种字体的人才能知道其具体含义。由于线条复杂,雕刻的时候更考验刀法,需要做得更加细腻。”何立宁解释道。

  此外,由于贺兰石的材质偏硬,只有不断精进符合石材特质的刀法,才能表现出贺兰石刻的“金石味”,这也给匠人们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个挑战呢?匠人只能在同石材、其他流派和刀法的磨合过程中逐渐摸索出自己的篆刻之“道”,寻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熟练掌握贺兰石篆刻技艺的匠人呢?

  对于此,何立宁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第一,要学习书法;第二,要掌握文化知识;第三,要苦练刀法。”

  因为匠人对篆刻的热爱与成就感,以及篆刻对匠人立身之本的回馈,自1999年来,何立宁二十五年如一日地在工作室“镇北印社”中钻研技艺。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这个过程仍旧是苦中带甜、收获满满。正如何立宁所说,“篆刻作品有了自己的风格后,被很多国内收藏人士喜爱和收藏,这就是对我的肯定。”

  2011年,何立宁在世界纪录协会上,认证了以最快速度雕刻《清平乐·六盘山》词作的世界纪录。

  “当时看到有这么一条世界纪录协会认证的消息,就想着试一试,把贺兰石刻字推广出去。”何立宁继续回忆道,“比赛之前准备了大概两个月,决定选用《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平常练习时大概花费3分钟左右,比赛当天更快些,用了2分钟39秒。”

  守正创新,与时俱进

  “笔墨要随时代,篆刻也要随时代。作为一名雕刻艺人,我们不仅要主动传承中华优秀的篆刻文化,而且要勇于创新,以更好的艺术作品去弘扬当今的时代精神。”

何立宁篆刻作品 运欣 摄

  汉印是中国印章艺术的鼎盛时期,是古代篆刻艺术的第一高峰,在历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在岁月的长期沉淀下,汉印被披上了一层“奥妙”的外衣,引来了许多艺术家的无限遐想。何立宁对浑厚与古拙并具的汉印同样推崇备至,他将汉印认作自己学习篆刻的标杆,时时以它为参照。

  “不论我现在的篆刻技艺到了什么程度,我还是会朝着汉印的标准去突破,向更高的境界去迈进。”谈及自己的篆刻风格时,何立宁以“工稳派”自居,以中华优秀传统篆刻文化为依托,进行个人的创作。“‘工稳派’偏传统一点,像传统的瑞兽、中国传统的吉祥纹样,都是创作的重要题材,因为它们是美的,是创作的重要基础。”

  宁夏的文化元素为何立宁提供了创作灵感,也使印章作品具备了宁夏的地域文化特征。

  贺兰山岩画中的经典图样,例如太阳神和母子鹿,便被何立宁融合进了篆刻技艺中。据他反映,这类作品往往能使顾客爱不释手,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此外,像“枸杞”等宁夏特产,也可作为图案入画。《中国汉画图典》是何立宁临摹最多的资料,对其中的图样进行艺术加工时,何立宁也颇具匠心。

  “像‘青龙’样式,在《中国汉画图典》里是长的,但是印章是方的,所以我对它做了些调整,使它的布局契合印面的范围,符合篆刻的艺术形式。”何立宁拿起一块刻有“青龙”的印章,边比划边说道。

  除此之外,何立宁还从剪纸等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中“取经”,例如花、寿桃、铜钱和金元宝等剪纸元素,它们与篆刻技艺的结合,同样使许多顾客眼前一亮。“剪纸元素跟印章结合后特别美,客人们也很喜欢,他们会觉得这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工艺品。”  

何立宁篆刻作品 运欣 摄

  优秀的篆刻作品不仅能得到国人的青睐,还能被国外的行家“慧眼识珠”。一位韩国留学生在何立宁的店铺里购买了一方印章,回到韩国后,被书法家老师金炳基注目并欣赏。问清来历后,金炳基通过线上的方式,向何立宁订购了十方印章,其中有雕刻虎、马等式样的生肖印,还有莲花佛的印章。之后,这十方印章由留学生带给了金炳基。

  除了这件趣事外,何立宁的作品还有过好几次出国展出的经历,为想了解中国篆刻文化的外国人提供了窗口。

  小小的一方贺兰石上,承载着悠悠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已有300多年发展历史的贺兰石篆刻技艺,将会在改革创新的新时代进一步焕发光彩。前行道路上,不仅有像何立宁一般追求“工稳精细”的雕刻者,还有无数热爱篆刻技艺的爱好者,以及国家和社会对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愈加重视。

  恰如何立宁所说,“篆刻技艺,不会在当今受到冷落,喜欢篆刻作品的人将会越来越多。”

  (作者沈星阳、运欣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2级本科生;指导老师张维民、王强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