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华亭:用担当抗击“大风大雨”用使命守护“万家灯火”

2024-07-26 16:30 来源:中国甘肃网

  “政府不但给我们调配来了铲车和挖掘机,党员干部还和我们一块劳动,一上午就疏通了出村道路。”说起灾后政府帮助群众恢复生产工作,华亭市上关镇陈家河村王家山社村民张录话里话外表达着赞扬。

  7月22日至7月24日,华亭市遭遇近15年来最大强降雨,降雨造成全市8868亩农作物受灾,1146间房屋受损,166处道路、27座桥梁被雨水冲毁破坏。

  面对暴雨灾害,华亭市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干部闻“汛”而动、迎“汛”而战,冲锋在前,迅速投身防汛救灾“主战场”,与风雨搏击、与险情赛跑,积极开展灾后恢复建设工作,用实际行动守护“万家灯火”

  越是险情当前,越能考验广大党员的责任担当,越是关键时刻,越需要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在华亭市上关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全力以“复”奋战汛后清淤第一线,各村社采用人工与机械同步作业方式,对通村通户道路淤泥、落石、倒塌树种等堆积物进行彻底清除,对堵塞的边沟、排水渠进行全面清理疏通,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全乡道路畅通无阻。

  “自强降雨以来,早阳村3处主干道路,村社道路堵塞,村社干部第一时间对道路上的淤泥进行了疏通,联系挖机进行清淤,对拥堵的水渠清理维修,群众看到后自发拿的铁锹跟村上一块疏通道路。”上关镇早阳村党支部书记李蕊说,“同时,我们对10户群众房前屋后的水路进行了疏通,对倒塌的树枝锯断后进行了清理,使道路通畅。我们相信有党和政府的大力帮助,有全体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我们一定能战胜灾情,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防汛救灾必须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

  在上关镇塄坎村村小学的临时安置点,一间间干净的房间内,每一床被褥都散发着温暖的气息,每一碗热腾腾的饭都让群众感受到安心,一个个温馨的“临时小窝”让集中安置点的群众既“安身”又“安心”。

  同时,上关镇安排党员干部全天候开展值班值守,全力以赴做好物资供应、医疗救助、秩序维护、后勤保障等工作,坚决为群众站好“安全岗”,撑牢“保护伞”。

  “本轮强降雨发生后,我们严格按照党委和政府部署要求,迅速落实各项防御措施,第一时间入户摸排各类受灾情况,对发生灾情的人员采取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两种方式进行了紧急安置。在塄坎小学设立了临时安置点,购置床铺及被褥50套,集中安置群众25户49人。”上关镇塄坎村党支部书记王路平说,“集中安置后,党员干部和群众一块搭建床铺、卫生打扫、烧水做饭,同舟共济,团结一心,共渡难关。一些群众还将自家的蔬菜贡献到临时安置点,供大家使用,让人非常感动。”

  在这里,一个小小的“安置点”,不仅仅承载的是受灾群众身体的庇护,更是大家风雨同舟,共克时艰,互帮互助抗击灾情的力量和精神。

  “当这次灾情发生时,村委会把我们集中安置到本村小学,面对灾难,我自愿参加了志愿者,协助村委会进行人员食宿、卫生等日常工作的管理,在危险面前我们村民一条心,见证了团结、友爱、无私奉献的民族精神,虽然不能在一线抗灾救援,但能作为志愿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感到很自豪。”在安置点为大家开展帮扶的志愿者张博说。

  据了解,此次强降雨,上关镇降雨量达279.2mm,将近年降雨量的一半。暴雨灾情发生后,上关镇积极调配大型机械13台,发动干部群众1000余人开展抢险救灾和灾后恢复建设工作。

  截至目前,共计清理疏通乡村道路42处,疏通桥梁28处,修复河堤10处、护坡4处,房屋8户25间,有效利用学校、村部等场所对隐患区59户111名群众进行集中安置,群众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

  面对汛情“大考”,上关镇全体党员干部充分发挥“主心骨”作用,在防汛一线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他们冲在最前面、守在最险处,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哪里最危险、最紧急,哪里就能见到党员身影”的誓言,用一个个破浪前行的身影、一幅幅奋战坚守的画面,筑起了一道道牢不可摧的生命防线,用担当抚平“大风大浪”,用使命守护“万家灯火”。

  通讯员  张小兵 马斯梦茹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