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平凉崆峒:答好“绿水青山”生态卷

2024-07-16 16:40 来源:中国甘肃网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作为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的坚实一环,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崆峒区义不容辞的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崆峒区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地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从草木葱茏的山林,到候鸟流连的泾河,从漫山遍野的草坡林地,到出门见景的城市公园;从风景如画的和美乡村,到开窗见绿的宜居城市……一幅幅优质生态画卷绘在崆峒青山绿水间。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今年春季市区规划实施的天门塬义务植树示范点上,500余名市区干部群众挥锹铲土种下的2600多株小树苗,如今已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针叶与阔叶、观花与观叶、乔木与灌木相互搭配,多层次、多树种、多色彩相结合的造林绿化模式,让这里既成了中心城区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义务植树示范典型,又成了市民游憩景观小游园。

  “以前这里就是一个大荒滩,旁边是条水渠,今年把这里统一绿化了,栽了好多的树和花,还修了路,我们不管是平常走路还是带小孩出来乘凉,都很方便,也很美观。”在天门塬附近居住的柳女士感叹着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崆峒区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建设思路,采取政府主导、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的方式,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开展造林绿化,在平凉机场沿线、平华一级公路沿线,科学规划建设柳湖、上杨两个义务植树基地7528亩,全力构建百里长川绿带缠绕、花果飘香,南北二塬林果镶嵌、绿荫成景的“一体两翼”绿色发展新格局。

  “我们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塬一体化修复治理,围绕生态建设提质、产业发展增效‘两大目标’,全力实施科学绿化、产业转型、资源管护、项目建设、党建统领‘五大工程’。今年完成绿化造林6.31万亩,新植绿色通道20公里,建设村庄绿化示范村17个;完成果树经济林新植700亩,果园提质增效1万亩,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崆峒贡献林草力量。”崆峒区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张寰宇说。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崆峒区绿色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

  古树名木,见证历史、记录文化、传承精神。崆峒区境内古树名木众多,极为珍贵,现有左公柳、水杉、国槐等古树名木700余棵,其中柳湖公园“左公柳”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评为“中国最美古树群”。

  口袋公园,见缝插绿、因地建园、因势造景。崆峒区着力打造15分钟生活圈,建设提升10处大型公园,新建改造36处城市“口袋公园”,全区绿化覆盖率将达44.3%。让群众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愿景变成现实。

  生态立区,一河之长、一林之长、以“制”促“治”。崆峒区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林长制,267名河湖长、763名林长上岗履职,实现山有人管、绿有人护、水有人治、责有人担,形成了同心同向、聚焦发力、多元共治的良好局面。

  一片林、一座园、一群人,演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篇章。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三北工程、天然林保护、公益林界定、面山治理、新农村建设等工程项目的实施,以及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崆峒区生物多样性正逐渐显现,特别是迁徙来区的动物数量增加。据统计,全区野生动物资源共有25目63科214种,野生动物数量正在逐年上涨。

  通讯员 胥蕾 朱越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