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
武承淑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的实践要求,是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甘肃中药材资源丰富,种植使用历史悠久,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之称。我们要立足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从医、教、研、产四个维度推动中医药事业、中医药产业、中医药文化“三位一体”的甘肃中医药文化传承模式,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方面走前列、当先锋、作示范,推动甘肃中医药事业的现代化发展。
注重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增强百姓对中医药的认同,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要充分利用甘肃的中医药资源优势,突出甘肃中医药特色,坚持疗效第一和便于就医的理念。加强中医院的投资与建设,在医院硬件建设、人才培养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加紧建设中医和中西医结合门诊、中医康复科、老年病科等科室;加强建设中医重点专科并评选一批不同层级的优秀科室,在医疗领域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设立中医“治未病”中心,发挥中医药防病在先的优势和独特作用;加大社区和乡村基层医院中医药科室的普及推广,使中医药服务惠及基层,方便就医。
形成中医药院校培育专业人才、医疗机构传承教育、全民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的中医药文化教育传承格局,培养受教育者具备“整体观”“变易观”“辩证观”等中医思维方式,“医心仁爱”“普同一等”的为民情怀,“大医精诚”“精益求精”的道德品质,“扶危济困”“重义轻利”的奉献精神。中医药院校应以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为抓手,以课程思政和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政课程为途径,实现思政与专业同向同行,内化中医药专业知识、增强中医药理念和精神教育,培养德艺双馨的中医药人才;挖掘利用国家和省内中医人才资源,设立中药文化传承奖励基金,为名老中医与青年医师结成师徒关系开展“师承教育”给予资金和制度扶持,鼓励和支持中医药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工作,接续良好的中医药薪火传承机制;中医药院校应不断完善中医药学科建设,推动中医药一流学科建设,为弘扬传承中医药文化提供专业支撑;培养中医药国际人才,搭建世界各地的“健康桥梁”,为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奠定人才基础;医疗机构和中医药院校进行联合培训办学,加大继续教育培训力度,切实保障中医药从业队伍的知识更新和素质优化,同时医疗机构要创设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开展各种医德评比竞赛和宣传活动;中医药医疗机构团队、中医药院校师生举办“中医药街乡行”“中医药科普宣讲员大赛”等活动向居民、村民传授中医药养生知识,防治疾病知识等;举办“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中医药文化进企业”等活动,实现中医药文化的广泛传播;中医药院校师生制作科普宣讲短视频、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动画片等,传播中医药文化;举办“百姓中医药风采展示大赛”等比赛,讲好中医故事,营造百姓学中医、用中医的中医药文化传承氛围。
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研究应坚持立足实践,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面向世界的原则,注重增强中医药文化的生命力和传播力。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研究中心的引领作用,为研究中医药文化提供研究资源和学术支持;加强中医药理论和检测技术创新研究,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的历史渊源、理论体系和医药知识,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创新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数字化技术与手段研究,尤其要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平台建设的研究;收集整理中医药文化相关的古籍和医方,建立中医药文化数字化数据库,形成研究成果;尤其要加强中医药文化资源的挖掘与保护方面的研究。挖掘申报甘肃中医药文化资源加入中医药文化遗产名录,加大甘肃传统医药非遗系统性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研究,保障中医药文化资源传承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强对中草药资源的保护和规范化种植,提升甘肃中草药材的品质,提升中药疗效;加强中医药文化在海外的推广研究,吸引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和学习中医药文化,扩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发挥甘肃作为药材大省的资源优势,从中药材种植、中医药养生、中医药饮食、旅游等方面打造极具特色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中医养生健康园,传播中医药饮食文化、发展中医药主题旅游等为一体的产业集群。着力打造甘肃中医药特色品牌,通过品牌优势突出中医药在养生、预防、诊治、康复中的特色优势,全域展示中医药在健康领域的“防治兼具、以防为主”的独特功效,一方面提升中医药产业的竞争力,提高从业者的收入,另一方面引导人们关注自身健康,提高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同时,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医学,提升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
作者单位:甘肃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2024-06-12依法能动履职 助力基层治理
- 2024-06-12构建文旅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 2024-06-12增强纪律学习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 2024-06-12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