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快说】“AI+作业”新问题需要探索新思路
□ 冯海宁
近年来,随着ChatGPT等模型的快速迭代,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逐渐成为大众广泛关注的焦点。新技术的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新的可能和挑战,对教育领域来说更是如此。当人们的关注焦点还停留在大学生用AI写论文的利与弊时,“AI+作业”却提前一步进入中学课堂,一些在“互联网+”时代出生的中学生已经无缝连接到“AI+”。(4月15日《中国青年报》)
作为一名初中生的家长,笔者对孩子频繁使用搜索引擎、搜题软件、AI做作业的这种现象,心里很矛盾。一方面,孩子使用这类新工具做作业效率明显提高,但主要是抄答案,省略了思考的过程,这种“走捷径”做作业的效果令人担忧。另一方面,身处互联网时代尤其是进入AI时代,让孩子远离新工具不现实,当大家都使用ChatGPT等新工具,似乎不该让学生与之隔绝。
坦率说,“AI+作业”就是另一种“拍照搜题”软件。此前教育部要求整改搜题软件取得积极效果,但“AI+作业”应该更先进,学生使用时也更隐蔽。这更加重了家长的担忧。从报道来看,高中学生不但使用AI做理科作业,也使用AI做文科作业如写作文等。即便学生用AI完成作业,但未必理解解题思路,也未必刻入脑海,而学业考试或高考更不可能允许考生用AI答题。
也就是说,使用AI做作业只会让学生变成带引号的“好学生”,一旦考试就会显出原形变成差生。这不但影响学生学习,也会影响教学秩序,导致老师无法准确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还值得注意的是,不但不少高中学生使用AI做作业,部分初中生乃至小学生也使用AI完成作业,即“AI+作业”的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如何规范“AI+作业”、消除家长担忧,值得我们思考。
笔者以为,首先需要“顶层”设计和引导。面对AI给教育领域带来的新挑战,如果像之前整改搜题软件一样整改“AI+作业”,似乎不现实,最可取的办法是研究制定指导性文件,以指导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规范使用“AI+作业”。哪些作业可以允许学生用AI完成,以便让学生接触AI拥抱新技术;哪些作业不得使用AI完成,最好列出清单,作为规范“AI+作业”的指南。
同时,还应该指导学校和教师根据AI的特点,深化改革作业管理机制。比如,针对“AI+作业”,老师应该对作业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以倒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使用AI做作业,因为使用AI工具时提出的问题越深刻,答案才可能越深刻。再如,AI工具是根据大数据提供答案,但某些创新题型的数据积累有限,就给不出理想答案,即老师布置的作业更要有创新思想。
其次,还要鼓励学校积极探索。“顶层”设计、引导固然重要,但作为基层单位的学校和一线工作者的教师,由于平时接触学生了解学生,也要鼓励学校围绕“AI+作业”进行探索。当学校积累的经验越多,就会对未来完善相关制度设计提供了足够多的参考依据。教育部已经公布部分学校入选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还可以将部分学校作为试点“AI+作业”的先行探索者。
此外,在AI时代如何实现教育公平,也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例如不少城市孩子已经熟练使用AI学习,已经开始拥抱先进技术,而偏远地区的部分学生可能还不知道AI为何物。所以,在指导“AI+作业”规范发展时,要注意平衡偏远地区和城市,不让AI制造教育不公。
- 2024-04-17【武威网评】全面加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推动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人心
- 2024-04-16【甘快说】总体国家安全观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安全保障
- 2024-04-16【甘快说】甘肃日报评论员: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 2024-04-16【甘快说】“非遗”助力麻辣烫香飘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