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理论频道 >> 甘肃评论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以人才振兴助推农村高质量发展

2023-10-24 09:24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专题】甘肃省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原标题:【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以人才振兴助推农村高质量发展

  郭学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农村人口老龄化、缺人才、留不住人等问题,是目前制约“三农”发展的重要因素。做好新时代乡村人才工作,必须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展才华,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无论是培育特色农业,还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一段时间来,各地各部门采取积极措施,引导人才往乡村一线流动,取得积极效果。但也要看到,在一些地方,还存在培养、引进、留住人才难,本土人才不愿回、外地人才不愿来、现有人才不愿留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乡村地区条件相较城市比较艰苦。二是在人才培养上缺乏统筹协调。三是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还没有普遍树立,一些部门和单位对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理解不深,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环境还没有真正营造起来。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人才制约的问题。

  “头雁”领飞,振兴乡村。办好农村的事情,村民是主体,干部是关键。干部队伍是乡村振兴工作的直接推动者、组织者、实践者,是推动党的“三农”政策落地生根的中坚力量。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干部的能力水平和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要优化乡村领导班子年龄、学历结构,不断提高干部队伍战斗力。要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完善激励机制,激励乡村干部担当作为。要加大对涉农党员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三农”工作本领,改进工作作风,打造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头雁”要充分发挥作用,不断增强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处处做好示范、做好表率,引导更多基层党员干部主动扛起乡村振兴重任。

  兴旺产业,以产引才。要挖掘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市场价值高的创新创业项目,通过投资、技术服务、入股等形式共同发展新型农业主体和农村新业态。大力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在乡村设立涉农研发平台、成果转化平台,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要加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扶持力度,引导乡村因地制宜发展“一乡一品”“一村一业”,以产业吸引人才促进人才回乡发展产业,让人才在农村大有“用武之地”。要着力引导、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主规范运营,完善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聚、培育人才的奖励政策和支持措施,激励其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持续增加对人力资本的投入。要深化村集体经济公司化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化改革,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分配和退出机制,逐步打破封闭性,推动各类人才持续为之服务。要着力培育专职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和代耕、代管、代营的职业经理人队伍。

  用好“土专家”“田秀才”。在乡村振兴路上,有一批“土专家”“田秀才”正在带动农民发家致富,进行创新创业示范。“土专家”“田秀才”,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们更加熟悉本地风土人情,更容易适应农村创新环境。他们心系农村,情系农业,凭借自己扎根农村多年练就的劳动生产技能,在乡村振兴道路上正发挥着重要作用。要破除制约乡土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编制、职称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构建科学合理、具有特色、更加有利于甄别、选拔和激励“土专家”“田秀才”成长成才的评价体系,着力培育人尽其才、人人皆可成才的良好乡村文化和创业沃土。统筹整合农技推广、动植物防疫、质量监管、防灾减灾等相关机构资源,建设集生产服务、质量监管、信息咨询、教育培训于一体的服务平台。要加强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训,全面培养具有现代文化观念和丰富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三农”基础理论和必要农业技术技能,了解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实际需求的新时代农村实用人才。要紧密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和乡村现实需求,提供“走出去”学习交流与调研考察机会,开阔他们的视野,真正把他们培养成为了解农村、理解农民、热爱农业的农业科技创新、农村创业领头羊和乡村致富带头人。

  作者为兰州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