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理论频道 >> 甘肃评论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以现代化为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3-10-13 08:53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张玉芳

【专题】甘肃省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原标题:【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以现代化为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庞卫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背景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农村现代化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壮大乡村产业。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根本。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应立足地方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结合我省实际,需要加快推进“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体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一揽子支持乡村产业措施。其一,增强金融服务支持。应积极搭建政银企对接合作平台,打造“政府搭台、企业及农户参与、金融助力”服务模式,以“政策+金融”激活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内在动能,盘活更多金融资源投向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如围绕我省产业特色推出“花椒贷”“药材贷”等特色产品,支持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其二,发挥企业带动作用。企业的带动对于乡村产业发展意义重大。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保障农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需求。坚持产业导向,深化村企协作,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创新村企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培育新型村企合作主体,实现村企共赢局面。其三,畅通特色营销渠道。为拓展“甘味”品牌等农产品市场空间,应遵循市场选择规律,以原有销售渠道为基础,进一步培育不同层级的农产品销售市场。与此同时,还应充分发挥县域电商平台的凝聚力和农村电商渠道的便利性,做好宣传“土特产”文章。

  提升乡村教育。农村基础教育有保障是事关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因素。把提升农村教育水平作为推进乡村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途径,让农村学生接受公平、优质教育。农村基础教育要提质增效,地方政府要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让每一个适龄儿童通过接受教育树立人生志向。强化经费管理、加大对农村办学条件的资金投入。目前,农村校舍等硬件设施得到改善。在此基础上,应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精准发力,尤其要在课程资源、教学方式、学习环境、教育评价等方面深化教育内涵,提升教育品质。通过不断改善农村学校“软硬件”条件,不仅让农村孩子做到“有学上”,更要“上好学”。

  强化人才支撑。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当前,农业从业者普遍受教育程度偏低且年龄偏大,不利于乡村振兴与现代化农业发展。为提高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支撑力,应着力于打造一批实用型人才和专业人才队伍。发挥职业教育优势,培育乡村实用人才。乡村实用人才能够为乡村各项事业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为提高农民、家庭农场主和合作社带头人等实用人才专业素质,职业教育要按照“农民需要什么专业就开设什么专业,农村适合发展什么产业就推送什么产业人才”的原则,推动与当地涉农产业的深度融合。以“产业学院+特色专业”“学历培养+技能培训”“技术培训+管理培训”等多种方式并举培育乡村实用人才。千方百计“筑巢引凤”聚人才。乡村专业人才是新时代“三农”工作队伍中的主力军。一方面要积极引入技能型、生产经营型和社会服务型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要鼓励和支持退休的专业技术人才服务农业农村,运用他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发挥余热,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加强文化供给。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力量。要注重精神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要把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列入农村建设整体规划,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进行布局,采取新建、改建、合建等方式,实行资源共享。同时,充分发挥好“农家书屋”等乡村文化空间的作用,让农民享有丰富的优质文化资源。加紧配强和培育农村文化队伍。通过配齐配强乡镇文化专干、健全农村文化管理队伍、培育群众业余文体队伍等多措并举壮大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同时,还应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培训,推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除此之外,要加强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数字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实现优秀乡村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作者为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