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2023重走中国西北角】铁堂演艺:一声秦腔唱响陇中大地

23-08-09 16:15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赵满同

【专题】第十三届重走中国西北角接力采访活动

  清代李调元曾在《雨村夜话》中这样描写秦腔,“以梆为板,月琴应之,亦有紧慢,俗呼梆子腔”。作为四大声腔中最古老、最丰富的声腔体系,秦腔凭借其朴实、粗犷的唱腔与夸张、生活气息浓厚的表演在我国广为流传、很受欢迎,并与各地特色相结合形成了东、西、南、北、中五路流派,而流行于甘肃大地上的正是西路秦腔。

  在定西说起秦腔剧团,一定绕不开铁堂演艺。从安定区中华路上走过,便可以看到有这样一个广场,因当地一出闻名全国的剧目《许铁堂》而得名“铁堂”。在广场两侧,分别是铁堂剧院与陇中许铁堂秦腔剧院。

  庄稼人剧团

  “2005年我就自己创办了剧团,那时候还叫定西大众秦剧团”,说到剧团一路以来的发展,剧团的创办者李亚文感慨万千。

  自8岁开始跟着当地的剧团学唱样板戏以来,李亚文就对秦腔艺术有着很深的感情,即使在下海从商之后,他还是对秦腔念念不忘,几乎每天都会哼唱练习,后来在家人的支持下,便决定拿出经商所赚的所有积蓄,自己出资找演员、置办设施、购买服装……圆一个剧团梦。

李亚文讲述剧团发展历程 张毅/摄

  剧团成立初期,团内演员都是业余爱好者,演出的剧目也是边排边演,很多时候都需要李亚文自己垫钱演出。即使面对这样的窘境,李亚文对于戏剧的执着与热爱却也始终如一。李亚文说,剧团之所以命名为“大众秦剧团”就是要让群众一起唱戏、看戏,享受秦腔。

  “那时候农村都困难吗,只要你给我管饭,我们就可以耍嘛”。

  从剧团初成雏形再到现在,李亚文始终坚持扎跟乡村。刚开始下乡时,剧团一年在乡下就可以演将近两百多场戏,发展到后面每年都可以演四多百场。从安定区的几十个乡镇,再到定西、白银等附近县区,李亚文就这么带着剧团在陇中大地上一路跋山涉水,且歌且行。这一路上他不仅是在完成着自己的梦想,更是将秦腔艺术切实地传播到了他们所去的每一处,用艺术为群众的精神生活增彩添色。

大众秦剧团在下乡演出 受访者提供

  “等演到一几年的时候,老百姓都说我们这个大众秦剧团是陇中大地上真正的庄稼人剧团”,说到这,李亚文的声音不免有些激动,在他看来,这个称号正是对自己十多年以来辛苦经营最好的回报。

  守正与创新

  “壮怀千里外,无愧陇上行,此生立命为生民,浩气贯长虹……”,这一段气势豪迈的词句,正是大众秦剧院创作的大型反腐倡廉秦腔剧目《许铁堂》序幕的开头唱词,也正是这一剧目真正地让李亚文的剧团名声大噪。

《许铁堂》演出现场 受访者提供

  说起《许铁堂》的创作与获奖历程,李亚文如数家珍,“入选第五届红梅奖的时候,我认为获奖是不可能的”。那时候在他看来,虽然这一剧目邀请了国家一级编剧付胜编写剧本,前后历经12次修改,可他们的剧团毕竟只是一个民营剧团,在评奖上并不占优势。

  令他意外的是,这一剧目不仅获得了甘肃省的省级奖项,后来甚至还斩获不少国家级戏曲奖项,这一剧目的成功让李亚文经营剧团的信心大增,他说:“我就是打算创办一批精品剧目”。

  李亚文的这一目标也获得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为保留《许铁堂》这一精品剧目与鼓励秦腔艺术的继承与创新,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原大众秦剧团与当地相关机构混改建立了甘肃铁堂剧院秦腔艺术有限公司。之后与定西市政府合作建立了陇中许铁堂秦腔剧院、定西秦腔艺术联盟与定西秦腔艺术研究中心,开创了全省各地州市秦腔联合研究工作机构建设的先河。

  之后,剧院组织了对国家级非遗项目甘肃派传承秦腔《潞安州》《黄金台》《少逼宫》等失传本戏与失传折子戏的修复工作,并在原剧本的基础上进行时代化的创新,夙兴夜寐只为将这些老剧目重新搬上戏台。

  现如今,剧院每年可演剧目共有四十余本,折子戏五十余折,“我去也学习调研过,别的地方那些大剧院一年能有四十多部戏也很难”,李亚文自豪地说。

  剧团与责任

  对于剧团未来的发展,李亚文有着清晰的规划。在他看来,一个剧团如果没有好的演员则无法生存下去,为此李亚文高度重视剧团的人才队伍建设,在剧团中不论是来自陕西等秦腔艺术大省的演员还是定西本地培养的演员,只要有能力“就不惜代价把他挖来”。每天演员们练功的时候,只要李亚文在定西,就一定会抽时间去现场观看与指导。

  现剧院共有演职人员50人,其中国家二级演员2人,三级演员3人,李亚文说:“我剧团的这些演员放到外面那也是拿得出手的”。

剧院排练 受访者提供

  “剧团不以赚钱为主,而是一个地方展示文化内涵的窗口”,在李亚文看来,保护与发扬好甘肃这一戏剧大省的传统文化是剧团的第一要务,对于剧团的每一次演出,他都更为看重其能够带来的社会影响与社会意义,而并非演出收益。

  “排一部戏,虽然前期是花钱了,但是要想它能够带来的影响有多大,不能够只想着把戏推向市场”。

  虽然如今的甘肃铁堂剧院秦腔艺术有限公司拥有在定西市秦腔界首屈一指的知名剧团,与李亚文最初创立的大众秦剧团相比,无论是在规模,还是在专业程度,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剧团为大众带去秦腔艺术的初心始终未变,用李亚文的话来说,就是“我们的根基始终扎在农村”,每年除受邀到各地进行演出外,下到各乡镇进行惠民演出,把戏唱给老百姓听,依旧是剧团的主要工作。

  “我爱嘛,就多干一点”,今年已经年满六十岁的李亚文说起未来时,眼神中闪着光,“(我们)在定西市不敢说是第一但也是很好的,就是想要让剧团在秦腔界能够留名”。

  (作者张毅、妥美荣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1级本科生,杨瑜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2级研究生;指导老师张维民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