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2023重走中国西北角】酒泉夜光杯雕:在坚守与创新中焕发新生

23-08-15 10:35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赵满同

【专题】第十三届重走中国西北角接力采访活动

  7月14日下午,一对中年夫妇走进位于甘肃省酒泉市民意街2号的“中华老字号”酒泉夜光杯厂的专卖店里,他们双手捂住夜光杯,单眼眯起朝里看,似乎看不到什么,丈夫又把夜光杯掩到胸前的衣服里看。来回变换的姿势,都在预示着原来他们只是想知道久负盛名的夜光杯在黑暗中是否真的会发光。而在店里工作超过十年的冉海霞似乎已对此见怪不怪,她笑着对这对夫妇解释道:“夜光杯本身并不会发光,因‘夜光’名号而对其有所误解的人其实不在少数。”

  冉海霞继续解释说,古代文人喜爱在夜光下饮酒,他们将美酒倒入杯中,明亮的月光投射进酒面,好似杯子在发光,于是古人就称之为“夜光常满杯”,后来才简称为“夜光杯”。

  酒泉夜光杯美名远扬,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唐代诗人王翰的一首《凉州词》,更使得酒泉的夜光杯千百年来驰名天下,其精湛的琢玉技艺更是后人引以为耀的宝贵文化遗产。2006年,酒泉夜光杯雕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冉海霞工作的酒泉夜光杯厂也成为了酒泉夜光杯雕工艺保护责任单位,承担着酒泉夜光杯加工和生产技艺、玉文化传承的历史责任。在其中,一群老手艺人用他们的坚守,将千年工艺传承至今。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老字号牌匾 张韦/摄

  材料短缺 后继无人 夜光杯雕面临失传风险

  虽说酒泉夜光杯厂生产工具已得到较大改进,把以前手拉脚踏的磨床改造成了电动车床,师傅们的生产效率有所提高,但如今夜光杯雕技艺仍面临失传的风险。

  “酒泉夜光杯的原材料祁连玉是其他材料所无法替代的。”冉海霞告诉记者。夜光杯采用酒泉城南祁连山的老山玉、新山玉、河流玉等优质明玉雕琢而成,这些玉质地细腻、纹理天然、色泽鲜艳,做出来的夜光杯杯薄如纸,光亮似镜,内外平滑,有酒满而不溢的特点。

  “雕琢一只夜光杯对原材料的利用率目前只能达到60%,这还是在三十八道复杂工序之前的数据。”冉海霞拿起货架上的一只夜光杯向记者介绍道。夜光杯的制作要经过选料、验料、钻棒、验棒料、切坯、开坯等38道复杂的工序,所用工具达二十余种,精雕细磨之后,最终蜕变成仅仅1毫米厚的剔透玲珑的杯子。“对玉料的加工,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稍有疏忽,一块千辛万苦采集、剖好、钻出的玉料就会作废。”冉海霞继续说道。

冉海霞介绍夜光杯 赵蕊/摄

  人是非遗传承的灵魂所在,一个手艺的传承不只在于原材料和工序,更重要的是人。“如今夜光杯厂的员工大多为老师傅,年轻学徒较少。学习制作酒泉夜光杯的过程极为枯燥繁琐,师傅们的手整天泡在水里,大多年轻人都还接受不了。”酒泉夜光杯厂办公室主任秦保堂告诉记者。一个人要掌握制作夜光杯的38道工序需要好多年的时间,初学者最少需要近三年的学习才能够取得一些成绩,玉雕技艺更是需要一辈子去琢磨。“喜爱并耐得住性子来学习制作夜光杯的人也越来越少了。”秦保堂感叹道。

  产教融合 推陈出新 多措并举发扬传承

  酒泉夜光杯厂作为酒泉夜光杯雕工艺保护责任单位,近年来也在积极开展夜光杯雕项目传承工作。据秦保堂介绍,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学习并传承制作酒泉夜光杯雕,2022年酒泉夜光杯厂与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产教融合实习就业基地,并举办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夜光杯雕保护与传承培训班”,组织学员实地参观夜光杯厂,了解夜光杯雕的具体工艺流程,学生也可以来厂里实习锻炼,为千年夜光杯谋求新发展,夯实人才基础。此外,厂里也多次组织参加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及展演、展示等宣传活动,努力使更多人了解夜光杯雕工艺。

  “时代在发展,人对工艺的敏感也在发展。”秦保堂讲道。在原材料有限的情况下,酒泉夜光杯厂坚持在产品上创新、工艺上求精,将夜光杯制作定位在“只做精品”,赶质不赶量。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团队先后开发生产了酒杯、茶杯、酒具、茶具、仿古杯、玉雕、极品七大系列,一百多个品种的夜光杯产品。产品曾先后荣获省优、部优称号,及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出口产品银质奖等20多个奖项和甘肃省质量管理体系A级认证。

  除此之外,酒泉市肃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还编纂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甘肃酒泉夜光杯雕》一书,力求以书籍的形式,系统地将有关夜光杯的诗词、历史、制作工艺等留存并介绍给更多的人。

  2022年,酒泉夜光杯厂还同甘肃省非遗保护中心联合拍摄了酒泉夜光杯雕记录工程,以视频影像的方式记录下夜光杯雕与国家级传承人之间的渊源,如今已74岁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黄越肃全程参与拍摄。尽管已经退休13年,黄越肃在去年仍参加了“夜光杯雕保护与传承培训班”的开班仪式,可谓“身退心不退”,这背后也饱含着他对夜光杯工艺传承的热忱。

秦保堂赠书予记者 赵蕊/摄

  如今,黄越肃的徒弟、甘肃省“酒泉夜光杯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权玉廷接过了师傅的重任。他带着团队参加展览、比赛,进一步宣传推广夜光杯。致力于酒泉夜光杯雕工艺保护的能工巧匠们,也正在用科技手段将传统工艺提高与升华,书写夜光杯新的历史。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1级本科生赵蕊,2022级硕士研究生万娜、张韦;指导教师王臻、阴雨永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