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张掖

甘州:着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22-12-08 09:01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张兰琴

  原标题:甘州:着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侯洪建 通讯员 戴 珊

  近年来,甘州区不断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深化“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创新实践区委政法委牵头抓总,公检法司“四长”包片,一村(社区)一法官、一检察官、一民警、一法律顾问、一人民调解员、一心理辅导员“1+4+6”工作法,打造了聚焦种子产业发展的片区社会治理综合体和红色片区社会治理综合体,以片布局、以点带面凝聚治理合力,全区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小”法庭展现“大”作为

  “没想到这么快,从到种子法庭提起诉讼到拿到尾款,不到一个月就解决了。”今年3月,甘州区乌江镇的支先生,将拖欠自己番茄制种款的一家制种公司起诉至甘州区西郊法庭。案件受理后,西郊法庭及时向原被告了解事实经过,分析利害关系。经裁决,该制种公司很快向支先生支付了尾款,从起诉到拿到尾款仅用25天。“有了种子法庭,我们制种农户就有了主心骨,对以后的发展也更加有信心!”支先生高兴地说。

  近年来,甘州区法庭主动融入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成功打造绿色种子产业片区社会治理综合体,以“种子法庭”为代表的基层人民法庭护航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其先进经验入选“全国法院第三批新时代人民法庭案例”。

  据甘州区西郊法庭庭长彭勋介绍,西郊法庭所辖的明永镇、乌江镇、沙井镇是甘州区制种玉米的主产区。为减少涉种纠纷,甘州区率先在西郊法庭设立甘肃省首家基层人民法庭诉讼服务站,建立涉种纠纷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审前调解和民商事速裁“3+1”快速解纷机制,实行“一村一法官”“一企一法官”结对联系,从而保障种源安全,促进产业振兴。2020年以来,西郊法庭共办理涉种纠纷193件,平均办案周期缩短32天,调撤率上升11.2%,涉种纠纷化解驶入“快车道”。

  “千条线”绘成“一张网”

  在甘州区靖安综治中心指挥室,中央的大屏上显示着街面网格地图、重点路段监控画面等信息。这些“大数据、云计算”的天网体系,对街区重点部位进行实时“智能巡检”。

  “我们乡开发了社会治安智能化管理小程序,涵盖了众多便民事项及老年群体一键求助等功能。”靖安乡党委副书记石晓瑾说,“基层发生的矛盾纠纷、存在的安全隐患可以从小程序直接反馈到网格员手机上,指挥室大屏幕也会同步预警。”

  近年来,甘州区借力“大数据、云计算”,构建了技防、物防、人防“三防”并举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区共划有2168个网格,分别配备网格督导员、网格长、专职网格员,还确定若干名兼职网格员,由党员骨干、村(居)民代表、小组长、楼院长、十户联防员、群防群治队员以及协管员担任。

  为进一步拓展基层网格“内涵”,甘州区把综治视联网建设作为提升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能力的重要抓手,依托综治中心加强整体设计,科学谋划部署,加快推进视频监控全覆盖的“雪亮工程”建设,织密治安防控“空中天网”。

  今年以来,甘州区借助“智慧化”平台筛查各类事件信息18404条,处理18404条,处理率达100%,做到“应发现尽发现,应处置快处置”。

  “1+4+6”集聚治理力量

  今年1月,靖安乡上堡村村民闫某驾驶车辆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致新沟村村民张某重伤。经现场勘察认定闫某负事故全部责任。事后,张某通过法律援助律师了解到,通过诉讼维权耗时长、费用多,便找到靖安综治中心要求进行调解。

  靖安综治中心经过分析研判后,会同派出所、司法所、村社网格员、双方律师对事故民事部分进行调解。通过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地释法说理,双方当事人最终就相关费用达成一致,并由甘州区人民法院出具了民事裁定书,这起矛盾纠纷得到成功化解。

  这起案件的成功调解,是甘州区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生动写照。近年来,甘州区紧紧围绕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要求,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持续夯基础、强弱项、抓创新。探索实践“1+4+6”工作机制,在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工作中群策群力,贡献智慧。

  “我们始终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用好用活区委政法委‘1+4+6’工作法,充分发挥综治中心统筹能力,打造‘两个’智慧服务平台,加强‘四支’队伍建设,形成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为及时、有效、有力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甘州区靖安乡综治中心主任曹海峰说。

  群众参与助力基层治理

  “太谢谢你们了,这个事情总算圆满解决了,我也可以安心外出打工了。”矛盾纠纷顺利调解后,当事人舒某激动地向群众调解员及司法所工作人员连声道谢。这是日前发生在甘州区甘浚镇西洞村的一幕,也是甘州区群众参与调处矛盾纠纷的缩影。

  经了解,舒某因土地引发矛盾纠纷,经村社调委会多次调解,舒某始终对处理结果不满意。甘浚镇司法所所长董得光得知情况后,发挥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请来了担任群众调解员的舒某本家长辈。经过数小时的劝说,最终舒某同意处理结果,这起矛盾纠纷得到圆满化解。

  群众力量为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注入新动力,一起起邻里纠纷、宅基地纠纷、家庭矛盾一一化解。目前,甘州区群众参与调解工作已经常态化开展,“老魏维权”“老贾说事”等成了群众身边的“稳压器”“灭火器”。

  “推进社会治理,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甘州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汪晓瑞说,要始终坚持社会治理为了人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完善“1+4+6”工作法,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