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华亭:“千年药乡”药材香

22-11-24 16:44 来源: 中国甘肃网 编辑:魏湘

华亭市马峡镇药农晾晒的药材独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巍巍关山孕育了华亭千万道地药材,滔滔汭水滋养了华亭万亩良田。高山流水,良田荒漠,千百年来,勤劳的华亭人一脉相承,种药材、奔富路,“苦药材”种出“甜日子”。

  华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传说,药王孙思邈走三山、游五岳,采药草,将药籽撒在了华亭境内的关山深处。千百年来,这些药籽在关山的沟壑梁峁扎根、开花、结果,生生不息。华亭地处关山东麓,平均海拔2100米,年平均气温7.5℃,日照时数2240小时,平均降水量473.5毫米,无霜期142天,高寒阴湿的温带半湿润气候,为中药材生长提供了绝佳的自然生长环境,素有“千年药乡”“陇东药库”之称。华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种植历史。尤其到明代,药材已成为种植业大宗。近年新版明代赵时春著《平凉府志》《华亭·物产》卷中开列药名达152种之多,居平凉府10县之首,其中独活尤为出名。“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来当柴烧。春秋挖根夏采草,浆果初熟花含苞”,古老的歌诀里,透露着时间赋予药材的千变万化。在华亭,263种野生中药材蓬勃生长,其中190种符合《中国药典》命名。经过千百年传承发展,目前,华亭年均栽植独活、大黄、川芎、当归等道地中药材50余种、6万亩左右,特别是独活种植规模比较大,产量占了全国的一半以上。

  华亭独活茎直立中空,有纵沟纹,叶片宽卵形,二回三出羽状全裂,复伞形花絮,顶生或侧生,花白色无萼齿,花瓣倒卵形;果实椭圆形,侧翅与果体等宽或略狭;根略呈圆柱形,多分枝,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根条粗壮,肉质肥厚,无柴质;断面散在油室多,呈浅黄色,气味芳香浓郁,味苦辛微麻舌,为散寒祛湿的良药。

  近年来,华亭全力推动独活规模化种植发展,不断提升品牌效应。2007年,制定颁布了华亭独活甘肃省地方标准。2010年,制定颁布华亭独活栽培技术规程甘肃省地方标准。2009年,华亭独活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注册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2年,华亭独活荣获甘肃农产品交易会金奖。2015年华亭市马峡镇被农业部认定第五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华亭独活)。2020年华亭独活获得国家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登记。今年,全市独活栽植面积近4万亩,重点分布在马峡、山寨、河西、策底、西华等乡镇。

  冬日暖阳,天气晴好。在马峡镇顺义中药材合作社,药农或两人一组、或三五搭伙,热火朝天的打理一年的收成。抬、翻、铲、装,大岭村药农庞俊平娴熟地将独活装上手推车,拉进晾晒棚。“这两年,药材价格好,销路不用愁,我们种药的积极更高了。”庞俊平说,“去年种了5亩药材,卖了4万多元。今年扩大规模,种了7亩,晾干后,就能出售变现。”

  合作社负责人刘建华告诉记者,在市药材中心的指导下,基地大力推广轮作倒茬、优质种苗繁育及病虫害绿色防控、化肥农药减量等绿色标准化种植技术,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由公司统一育苗后提供给药农,在药苗防虫灾害、施肥等方面,组织开展集中培训,指导农户精准施肥除草、灌溉排水,严格把控化肥用量标准,确保从源头种上放心药。

  “如今,华亭药材的种植实现了由‘量的扩张’向‘量质并重’转变。”据药材中心主任武小龙介绍,今年以来,华亭市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的思路,全力优化种植结构、调整产业布局、推进品种改良、提升药材品质,全市建成万亩中药材试验示范带1处,千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6处,500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3处,带动全市种植独活3.9万亩,药材总面积达到6万亩。

  走进山寨乡南阳洼村,药香扑鼻而来。“我们村处在关山脚下,海拔高、气候阴湿,非常适合种植独活等中药材。你看,现在家家户户门口都晒满了药材。”顺着该村村民马万福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山中无闲草,遍地是良药”。

  “晒干后,就能出售了。现在这一小把药材卖的价钱,抵得上原来一大捆的粮食。”该村药农辛建伟用手和胳膊形象的一边比划着。“我和妻子、儿子都在这里种药,去年种药收入了2万多元。手头有了资金,我们在家里开了个门市部,还买了面包车跑客运,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味了。”辛建伟藏不住心中的喜悦,不停地向记者唠叨这两年靠种药过上的好日子。

  “在我们村,像老辛一样发了药‘财’的,还有很多人。”马万福介绍说,“药材浑身是宝,花、叶、籽、根都能卖钱,而且好成活,村里闲置在家的老人妇女,都有活做了。今年全村种植中药材1040亩,人均2亩,药材成了我们山区农民致富的摇钱树。”

  近年来,华亭市把药材产业作为助推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采取政策扶持、宣传培训、龙头带动、市场引导等措施,强力推进药材产业化、规模化、效益化发展。目前,全市共成立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90多个,中药材种植面积现稳定在6万亩左右,产量达到2.1万吨,产值达到2.88亿元。

  通讯员  张小兵 朱玲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