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西和:农技推广助力产业振兴

22-11-24 16:43 来源: 中国甘肃网 编辑:魏湘

  近年来,西和县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着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全县各行各业涌现出一大批扎根基层、乐于奉献的优秀乡土人才,他们奔走在田间地头,活跃在各行各业,为西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助推脱贫攻坚、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倾情农业服务,心系农业技术推广

  “我是农家子弟,生长于农村,知道农村的艰辛,懂得种田的不易。”王海燕经常这样说。工作三十多年来,他始终热衷于推广良种和应用农业新技术,先后在马元镇、姜席镇兴办乡农技站推广三大作物良种良法种植,累计推广小麦良种六万多亩,亩产量增加12%-18%;推广玉米良种面积达20万亩以上,调运宕薯、陇薯等马铃薯良种4万多亩。“那时候单位技术人员少,我们年轻人更是以胜任工作为荣,以完成项目为耀。”多年来,他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技术指导与大田研究相结合,坚持政策宣传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全力为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出力献技。

  1996年西和县规划建设日光节能温室,王海燕受派带领技术团队配合山东寿光专家,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最终实现日光节能温室从无到发展到六十多座,面积达到46亩,建设大棚温室120多座。在苹果高接换优工作中,引进推广烟富3号、瓦里及惠民等苹果短枝良种,至今发挥着骨干品种作用。他参与起草4个甘肃省地方标准,经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批准于2012年5月发布实施;主持完成“马铃薯高产创建集成技术示范推广”课题获2014年度陇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完成兰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合作编修出版《西和县耕地质量评价》一书,为全县合理开发土地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发展产业促脱贫,不遗余力育人才

  在脱贫攻坚期间,王海燕根据西和县地理资源实际和产业布局,编印《西和县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教材》1万册,受西和县农业农村局委托,编印《西和县产业脱贫入户培训教材》等三册技术推广教材1.5万册,制作三大作物及苹果、中药材等为主的各种培训课件45套,累计完成各类农业培训授课任务达300多场次,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积极作用。

  多年来,王海燕始终践行“帮着农民学,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实现农民富”的初心使命,他被西和县23个农民合作社聘为技术顾问,为6个合作社遴选引进苹果换代品种4个、葡萄优良品种4个、桃名优品种6个、大樱桃品种3个、无刺花椒1个,帮助多家养殖专业合作社引进德州驴46头,西门塔尔牛200头,小尾寒羊、杜泊绵羊、湖羊420只,帮助农户实现了增收致富,同时他的工作也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产业所需为己任,潜心笃志搞科研

  随着农业产业发展的不断推进,王海燕把带领年轻农技工作者共同破解农业产业发展瓶颈问题作为自己新的使命,从2015年起,先后单独和参与编制完成《西和县特色产业助推精准扶贫十三五规划》《西和县”十三五”异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规划》《西和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陇南特色产业丛书》(果树部分)《西和县小康建设志》和《西和县现代农业示范园设施大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多个规划报告的编制工作。

  近年来,王海燕主持完成省级科技课题“杜泊绵羊新品种引进与标准化养殖示范”通过验收,并取得成果登记,为全县农业循环发展探索了新路径。主持完成的“陇南山塬旱地果园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集成技术试验研究”、《生物有机肥与习惯用肥对半夏种植产量构成和效益对比研究与示范推广》和《山塬旱地免套袋苹果引种繁育项目》等指导性计划项目,通过验收并取得陇南市科技成果登记。工作30多年来,王海燕完成产业扶贫实施方案及项目申报文本材料60余份,在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8篇,省级5篇,另有十余篇技术指导材料被农业部及省、市县网站采用。

  寒来暑往,惟愿大地丰收,风里雨里,情系“三农”无悔。新时代,新使命,王海燕将继续发挥自己绵薄的才智持续创新,不负时代期望,用担当作为谱写西和农业科技创新创业的新篇章。

  通讯员 巩凡 图/文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