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张掖

滔滔黑河绽放独特魅力 推动绿色张掖迅速崛起

22-09-21 10:45 来源:兰州晨报 编辑:赵满同

  原标题:滔滔黑河绽放独特魅力 推动绿色张掖迅速崛起

  张掖自古就有“塞上江南”之美誉,发源于祁连山北麓的黑河,孕育了这片沙漠中的绿洲,黑河也因此称为张掖的“母亲河”。

  近年来,张掖市着力“做好水文章”“打好湿地牌”,把生态建设作为提升城市新形象和竞争力的总抓手,举全市之力组织实施黑河流域湿地保护工程。古老黑河光彩夺目,绽放出独特魅力。

  “鱼米之乡”农旅融合

  曾几何时,张掖市甘州区乌江镇元丰村被村民戏称为“岛村”,深受黑河“围城”之苦,交通不便,发展滞后。近年来,随着甘平公路和兰新铁路相继开通,曾经的劣势变成优势,元丰村依托黑河水系,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村西边是黑河,东边是黑河支流新河。”元丰村党支部书记姚文龙告诉记者,自古以来,位于黑河中游的乌江镇溪流密布、土地肥沃,种植稻谷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乌江种植的稻谷不需要杀虫剂,完全绿色有机无污染,而且乌江大米硒含量比一般大米高出3倍多,素有“皇家贡米”之美誉。2020年12月,“张掖乌江贡米”荣获中国“好米榜”金奖,今年5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证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乌江大米“飘香”中国,然而这并不是“鱼米之乡”的唯一产业,乌江镇在传承稻香的同时还注重创新发展,擘画出农旅融合发展的多彩画卷。

  “2021年,镇上规划建设‘甘州区新河田园综合体’,项目占地2000亩,按两廊三区规划建设;‘两廊’即甘平公路景观视廊、兰新铁路景观视廊。‘三区’即稻画创作区、种养融合区、稻田种植区,其中以‘丝路水乡·稻画田园’为主题的稻田画,是河西乃至西北最大的稻田景观画。自该区域彩稻插秧成景以来,游人如织。”9月16日下午,记者跟随姚文龙行走在元丰村,道路、水路纵横交错,田野里稻谷低垂,一派丰收景象。

  “中秋节当天游客达5000多人,现在每天也有2000人来参观。”从前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让姚文龙和村民看到了村子发展的内生动力。曾外出在民乐县搞花卉经营的一位村民,返回村里筹备搞餐饮经营;曾外出打工的一位村民也回到村里,承包鱼塘开发休闲渔业,垂钓者络绎不绝……

  在元丰村新河田园综合体二期稻鸭共生示范区,绿油油的稻田里鸭声一片,不时还有几只螃蟹游到田边,整个稻田生机勃勃。姚文龙告诉记者,“稻+鱼+鸭+蟹”是乌江镇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径,也是新河田园综合体的二期项目。该项目于今年年初开工,7月底完成建设,8月初投放了蟹苗及鸭苗。现在稻蟹、稻鸭已对外开放观光,10月中旬鸭蟹成熟后可以出售。

  “城市之肺”动力无限

  秋日时节,漫步在张掖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茫茫林海中,清澈的黑河水与两岸绿意盎然的林木交相辉映,人工湖波光粼粼,休憩广场和彩色塑胶健身步道点缀林间,不时有游人走过,一种自豪感在甘州区黑河林场副场长兼党支部书记谢小龙心头油然而生。

  “风吹石头跑,遍地不长草。”曾经,张掖黑河西岸乱石林立,如今满目疮痍的砂石料滩已变成草木葱茏的森林公园,作为见证者和参与者,谢小龙为这片土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2017年冬天,我们9人被甘州区林草局抽调组成项目办,进驻这片黑河西岸的砂石料滩,进行前期勘察、设计、打点等工作。”谢小龙记得那年冬天特别冷,戈壁滩上没有可以遮风挡雨的地方,中午几个人只能就地支起几块石头架上一口锅下面条,最后和着尘土一起下咽,个中艰辛只有自己清楚。

  五年时间,张掖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已造林绿化6万多亩,栽植各类苗木2080余万株,为维护黑河流域健康生命树牢了“绿色屏障”。其中一期项目成功打造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林地中已有30000亩纳入碳汇储备,去年9月完成甘肃省首笔林业碳汇交易,实现经济收益460多万元,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

  张掖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仅是甘州区开展生态修复治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甘州区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并推行林长制,组建成立黑河林场,加速推进北郊湿地修复治理、城市水生态修复治理和20万亩国家储备林、10万亩元宝枫基地、2万亩祁连山浅山区高原储备林、文冠果基地等重点项目,近三年完成国土绿化面积52万亩,全区绿化覆盖率达20.8%,建成城市生态公园73个,“戈壁变绿洲”的奇迹在甘州大地频频上演。

  生态文明建设的“张掖模式”

  记者从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了解到,该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1164公顷,黑河诸水系流经张掖形成了大面积的河流、湖泊和沼泽;张掖黑河湿地是全球8条候鸟迁徙通道之一的中亚通道的重要中转站和停歇地,也是我国候鸟三大迁徙路线的西部路线途经地。张掖黑河湿地2015年成功列入全球第八批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保护区成立初期,张掖黑河流域湿地共调查监测到鸟类17目36科155种,目前,累计新增鸟类2目12科56种,新增鸟类占保护区成立之初的36.13%,是保护区生态环境日趋向好的有力佐证。”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年来,保护区积极开展黑鹳等珍稀濒危水鸟拯救与保护工作,着力打造“中国黑鹳之乡”。经调查,张掖市共发现黑鹳巢址66处,尤其是在2021年10月进行的黑鹳种群数量同步调查活动中监测发现黑鹳627只,为历年之最。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在黑河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实践中,张掖市实现了湿地保护与旅游、农业、文化、体育等的融合发展,推动了湿地资源保护与全域旅游、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脱贫攻坚的深度融合,让美丽风景催生美丽经济,推动绿色张掖迅速崛起。

  日前出台的《张掖市“十四五”湿地生态保护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张掖市湿地保护面积不低于20万公顷,自然湿地面积不少于15万公顷,新增1个国家湿地公园、2个省级湿地公园、营造15处小微湿地,建设社区共建共管示范点10处,新增湿地保护面积2000公顷以上,湿地保护率达到65%。

  优良的生态环境,让许多候鸟变成了留鸟,更让张掖市民拥有了从未有过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湿地美”“生态美”“张掖美”已成为西部内陆荒漠地区独具特色、名副其实的生态样板。

  “身在青山绿水间,人在春风和气里。”谢小龙办公室悬挂的一幅字,正是他和张掖广大市民如今的真实感受……

  文/图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曹勇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