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理论频道 >> 专家访谈

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22-07-08 09:04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张玉芳

  原标题:【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学习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

  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孙健 颉冰钰

  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夯实县域经济基础,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导向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以科学技术赋能助力县域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美丽舒适的新县域,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县城发展质量,不断开创全省城镇化发展和强县域行动新局面。

  县域作为连接城镇和乡村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支点。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强调,要把县域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充分发挥各县市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有效提升县域自我发展能力,使县域逐步走上良性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县域强则省域强,要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县城发展质量,不断开创全省城镇化发展和强县域行动新局面。

  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夯实县域经济基础。产业是县域现代化建设的根基,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要在遵循省情的基础上统筹谋划。要注重产业设施完善,深入挖掘产业特色,着力打造优势明显、布局合理、配套完备的特色产业集群,为加快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物质保障。立足实际,统筹各县域内部产业优势,培育自身产业特色,紧紧抓住“一带一路”的重大机遇,以枢纽连通道、以通道带物流、以物流促经贸、以经贸兴产业,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加强各县域之间的优势互补,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完善产业平台,优化县域内商贸和物流产业布局,打造县域物资流通基地,加快建成有利于县域产业发展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县域产业发展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加速实现县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甘肃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力开发文化旅游资源,扩大省内外市场,促进产业和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县域特色产业的发展质量。

  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导向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就业是民生之基,要在县域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建立健全产业链,带动县域居民就业,积极引导居民回流,持续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待遇标准,激发人民群众建设县域的热情。教育是民生之本,要重视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师待遇,积极引导高素质人才进入教育行业,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受教育环境和优质师资。加大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实现“不让一个家庭因学致贫、因学返贫”,让每个学生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不仅要“有学上”,而且要“上好学”。持续提高普惠性民生工程的建设水平,让公共资源跟着居民需求走,持续提升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养老托育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解决好群众的日常民生需求。

  以科学技术赋能助力县域发展。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和县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息息相关,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准有效途径,不断优化县域的科技创新环境,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加强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加大科技创新政策的宣传,推动重大科技政策的实施。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科技创新目标、任务、举措,同全省科技创新政策相衔接,不断完善县域科技创新体系。建立与高校、科研机构和高水平科技人才产学研协同合作机制,形成有效合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县域治理提供技术和信息支撑,提升县域治理层次和水平,使治理过程更优化、更科学、更智慧。增强县域培养人才和聚集人才的能力,以引才育才为重点,以用才留才为目标,不断提升人才服务水平,打造优质高效的人才服务体系,营造温馨和谐的人才发展环境,通过加强专业科技服务机构建设,积极培育技术人才,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效率,推动科技成果在县域内的转化应用。

  建设生态宜居、美丽舒适的新县域。“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强则文明强。”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强调,要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生态宜居的新甘肃。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持之以恒地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加强环境治理,重点开展防沙治沙、退耕还林、河道疏通等治理工作,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为县域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的美丽县城。倡导文明、环保、节能、低碳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处理好县域内经济和生态的关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出一条绿色惠民的发展之路。让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渗透到县域居民日常生活中,引导居民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建设绿色低碳交通系统,让人民群众成为生态宜居新县城的建设者。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推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深入实施绿色种植、生态养殖,促进农产结合,增施有机肥,推广农业节水技术,增进养殖废弃物资源利用,加强白色污染治理,促进生态农业发展。顺应原有地貌和文化风貌,打造绿色建筑,结合县城的历史文化特点,加强生态园区建设,促进旅游业发展,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