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玉门:聚焦民生福祉 书写幸福答卷

22-07-07 16:26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魏湘

玉门市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餐厅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让人民群众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面对新的目标和任务,玉门市精准发力,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

  精准施策 夯实民生兜底保障

  玉门市以保障民生、解决民生、改善民生为出发点,继续完善落实低保救助政策,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为抓手,通过新增、取消保障对象,变更保障类别,让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下西号镇西红号村的刘金明年轻时遭遇车祸,致使腰椎断裂落下病根,与智力低下的弟弟相依为命。玉门市民政部门根据相关政策不仅将刘金明纳入二类低保,还将其弟弟确定为半自理特困对象,享受到政策补贴的两人,基本生活不成问题。

  今年,玉门市城乡低保标准、特困供养标准再次提高,也让他们的生活有了更好的保障。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玉门市从了解民忧纾民困出发,经常走访入户,针对因身体、能力或其它原因陷入贫困,依靠自身努力无法摆脱困境的群众,了解他们的生活所需,及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实现了“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转变。不仅为这些家庭送来了“及时雨”,也帮助他们树立了生活的信心。

  “通过网格化管理,我们主动发现困难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救助,实现我市社会救助覆盖无盲点。”玉门市民政局工作人员韩瑞说。

  在织密兜牢最低生活保障网的同时,玉门市还积极创新新形势下社会救助模式,鼓励引进社会组织参与特困人员关爱照料服务,为救助对象提供探访照料、精神慰藉、能力提升等帮扶和人文关怀,对全市分散特困供养人员开展居家护理服务。

社工们定期走访高龄空巢老人,为他们做心理疏导  刘欢/摄 

  精准服务 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玉门市坚持把构建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内容,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从居家、社区到机构,从公办到民办,多元化、多层次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初步形成,为老年人托起稳稳的幸福。

  目前,玉门市共有60岁以上老年人2.01万,占总人口的14.6%。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多层次需求不断提高。

  “我市连续多年将发展养老服务纳入重点民生实事,通过引进专业机构、加大运营补贴等方式,构建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玉门市民政局副局长赵玉昆说。

  作为全省医养结合先行示范市,玉门市先后建成3个兜底性敬老院、5个乡镇老年活动中心、18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32个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各类养老服务机构59所,覆盖了75%的社区和54%的行政村,基本形成了“15分钟养老服务圈”,提升了服务便捷性。

  同时,玉门市启动了养老设施消防改造、护理员技能提升、适老化改造试点、社工服务站建设、新旧小区配套养老设施、医疗机构全覆盖签约养老机构等6项幸福工程,把政府、市场、社会三方资源导入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多元化养老服务生态链。

活力玉门

  精准发力 深化基层社会治理

  基层组织建设,也是民政服务范畴。玉门市纵深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相互作用,自治、法治、德治同步发力,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

  围绕“社会治理和社会工作融合发展”主题,玉门市持续培育社工组织,着力培养社工人才。持证社会工作者达到37人,发展社会工作从业人员442人,注册登记志愿服务组织141个、志愿者1.8万人。

  玉门市以深化拓展“五社联动”工作机制为导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专业社工服务机构入驻社工站,并加挂志愿服务站、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会救助站牌子,链接社会各方资源,开展“社工站+”志愿服务,为全市老人、儿童、妇女、残障人士、贫困人群提供服务,全方位满足社会需求、缓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化、专业化运作。

  同时探索建立社工站“1+1+2+X”人员配置模式,即设1名站长、1名副站长、2名驻站社工,配备若干兼职社工、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组建社工服务队伍,切实解决基层民政服务人员数量不足和专业性不强的问题,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通讯员 韩璇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